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消息,27日,川渝联合申奥的消息迅速刷屏,虽然四川省体育局回应称,此事还属于工作规划和远景目标,但这无疑勾起了人们对申奥的关注。而与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时相比,如今的奥运会举办地产生机制已经发生重大变革。川渝联合申奥还是远景目标
2008年“无与伦比”的北京夏奥会,给国人留下了美好回忆。如今,正在筹办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也让首都北京成为全世界第一座既举办过夏奥会,又将举办冬奥会的“双奥之城”。
我国申办这两届奥运赛事,都是由申奥城市政府正式向中国奥委会提出申请,中国奥委会批准之后再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
不过,此次川渝联合申奥却显得很突然。首先,此事是四川省体育局工作人员在回复省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情况的文件中提到的,而非来自申办城市政府的官宣。其次,截至记者发稿时,中国奥委会、重庆方面,也没有就联合申奥进行正式回应。
四川省体育局27日晚解释说,联合申办奥运会一事,还属于工作规划和远景目标,目前正在与重庆积极对接、沟通、谋划之中。由此看来,川渝联合申奥,的确只是规划中的远景目标。未来能否实现,或许还存在变数。
更灵活的申奥新程序
与此同时,申办未来奥运会,在国际奥委会层面,也发生了巨大变革。申办2008年夏奥会和2022年冬奥会时,在中国奥委会正式提出申请之后,还有国际奥委会初步筛选、确定候选城市、提交申办报告、评估委员会考察、向国际奥委会委员陈述以及国际奥委会全会投票等诸多关卡。
过去几年,不断出现奥运会申办城市中途退出等问题。为了让申奥更灵活、更节俭、更有针对性,在去年6月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34次全会上,关于修改奥运会申办规程的若干建议获得通过,今后奥运会举办地的产生机制将发生重大变化,其中重要内容包括:
第一,分别组建“夏季奥运会举办地委员会”(10人)和“冬季奥运会举办地委员会”(8人),成员相对固定,以取代之前的“评估委员会”。 任何有意申办奥运会、冬奥会和青奥会的城市、地区、国家以及相关国家(地区)奥委会,均可同“举办地委员会”保持密切沟通。
与过去需要提交申办报告和保证书相比,在沟通对话阶段,潜在举办地无须承担任何义务。“举办地委员会”会帮它们分析奥运对当地发展的作用,同时负责向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推荐多个或者单个候选地。而想要得到该委员会的青睐,申办地必须得到政府和公众的坚定支持。
“举办地委员会”的权力可见一斑。该委员会包括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国家(地区)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和各大洲的代表。来自中国的国际奥委会委员李玲蔚和张虹入选。李玲蔚对新华社记者说,在国际奥委会和潜在举办地双向沟通的前提下,量身定制的申办方案可以大量降低申办奥运会的成本,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东京奥运延期的大背景下,未来的奥运申办将更加灵活和开放。
第二,在对话的基础上,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可以让“举办地委员会”与那些可以实现双赢的潜在举办地“定向沟通”。 这一阶段,潜在举办地将被称作优先或首选举办地,需要向国际奥委会提交保证书等文件。“举办地委员会”也将进一步深入评估。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将根据评估报告向全会推荐一个或多个优先或首选举办地,之后将投票产生举办地。
第三,2008年奥运会和2022年冬奥会都是提前7年确定举办地,而未来的奥运会,则不一定非要提前7年确定举办地。 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将为每一届奥运会申办时间制定专门的战略框架。“举办地委员会”与潜在举办地之间的沟通对话,在初始阶段甚至无须确定具体申办哪一届赛事,而随着沟通的深入,在充分评估之后,才会确定申办哪一届赛事。其实,这种时间的灵活,在洛杉矶提前11年获得2028年奥运会举办权就体现出来。
第四,未来的奥运会不再限定在一个城市举办,可以多个城市甚至国家(地区)联合举办。 川渝联合申奥也符合这种大趋势。四川省体育局的官方回应也说,随着成功申办2021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22年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2023年亚洲杯足球赛等大赛,各类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四川省已具备申办奥运会的基础条件,如举办奥运会无须再投入大量资金,而且还能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
(原题为《川渝联合申奥?奥运举办地产生机制已发生重大变革》)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