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浪”“后浪”携手2020年南昌飞行大会:初教机直上高教机开启飞行员培养新模式

text

【环球网军事/航空报道】2019年11月2日,在首届南昌飞行大会飞行表演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由航空工业洪都生产的初教6、K8和教10带来的编队飞行展示,三机同框创造了我国初级、中级和高级,三款不同时代、不同等级教练机首次异型编队飞行的历史,引发了现场观众和航空爱好者的广泛热议。

一年后的今天,在同一个地方,航空工业洪都生产制造的初教6和教10飞机给观众带来了精彩的5机编队表演。

细心的观众会揣摩,从2019年的三机同框到2020年的两机同台,只是无意识的编排?还是背后另有深意?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走进了航空工业洪都寻求答案。

专业人士告诉我们,这一变化被通俗地称为“初教机直上高教机”,“直上”也成为一个新名词。所谓“直上”,就是指飞行员在完成初教6的训练后,直接接受教10科目的训练,然后转入作战部队。不久前,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某旅组织了一场2020届新期班开飞训练,首批初教6直上教10飞行学员整装登机、依次滑出、陆续升空,率先迈出了我军飞行员培养体系新模式的第一步。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飞行学员的培养遵循着“初教6-教8-教10”的训练模式,部分战斗机飞行员培训体系采用了“初教6-教8-歼教7-战斗教练机-战斗机”的培养模式。这两种模式的好处在于每个阶段飞机性能针对性都很强,单独训练效能好,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培养周期太长、费用高;其次,大部分用于中级训练或歼教机训练的飞机都是机械操纵。进入电传操纵战斗机训练阶段后,两者体验差别极大,飞行员飞行习惯全部要重新适应,且增加了不必要的淘汰,对作战部队快速形成战斗力存在一定的阻碍。

初教6直上教10,可以构建精简高效的教练机装备体系,把目前飞行学员培训采用的“初教6-教8-教10”三机训练体系优化为“初教6-教10”两机训练体系,学员成才周期可以缩短1年,延长了飞行员服役时间,同时减少机型转换,降低训练成本、提高训练效益,这对于飞行人才需求日益迫切的空军来说,意义重大,这也是我国飞行员培养历史上一次开创性的突破。飞行员训练体系的改革不仅较好地适应了空军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建设需要和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需求,而且凸显了我空军积极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要求,着力推进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由战役战术型向战略型转型的发展走向。

“初教6-教10"的训练模式之所以能够实现,得益于教10飞机的出现。教10飞机的出现,大大提升了飞行员训练装备技术水平,使得新的培训体系的确立有了雄厚的技术基础和前提。

教10飞机自2016年正式加入空军序列,拥有亚音速和超音速多个版本,使用双发双座设计。教10融合了多项最新航空技术,具有大边条翼气动布局和数字飞控电传系统等设计,有高机动、大迎角、持续大过载飞行等第三代战斗机典型特征,综合航电系统在技术上达到了国际同类机型的先进标准。

教10飞机最大推力能达到5000公斤,机体寿命10000小时,起飞速度是250公里每小时,速度高度包线覆盖了教8,能很好地与初教6衔接,其优异的性能和良好的维护性,不仅有利于用户高质、高效、安全培养飞行员,也能满足第三代先进战斗机的使用特点和训练要求,为探索新的飞行员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石家庄飞行学院的首批“直上”学员的表现充分证明了教10可以担当起我国跨代培养飞行员的新模式的大任。

作为中国教练机基地,航空工业洪都不仅仅满足于“飞行训练装备和综合系统供应商”的角色,更致力于担当起“飞行训练能力供应商”的使命。长期以来,航空工业洪都以“引领飞训”为愿景,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从行业规划和用户需求中扩展空间,持续深入开展飞行训练效能研究,用顶层研究牵引高价值产品和服务的开发,认真梳理发展模式,深入挖掘价值贡献点,积极打造国际一流的飞行训练系统供应商,在为我军提供高效低费的飞行训练装备的同时,更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优化飞行员选择和训练体制机制的军事改革中,为推动我国飞行员战斗力生成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助力。(文/许珊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