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倒逼中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相关政策的出台亦引发广泛关注。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下称《建设方案》),提出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健全完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改造升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和推进公共设施“平战两用”改造五大任务。
其中,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备受关注。《建设方案》要求,要充分发挥县级医院龙头作用,辐射带动县域内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筑牢疫情救治第一道关口,重点改善1所县级医院(含县中医院)基础设施条件。
界面新闻注意到,《建设方案》提出从硬件方面提升县级医院的救治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改善县级医院发热门诊、急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等业务用房条件,更新换代医疗装备,完善停车、医疗废弃物和污水处理等后勤保障设施,提升医院诊疗环境;
二是,提高县级医院传染病检测和诊治能力,重点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建设,完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配置,提高快速检测和诊治水平;
三是,建设可转换病区,扩增重症监护病区(ICU,含相关专科重症病房,下同)床位,一般按照编制床位的2-5%设置重症监护病床,“平时”可作为一般病床,按照不同规模和功能,配置呼吸机等必要医疗设备,发生重大疫情时可立即转换。
中国医院协会原副秘书长、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对县级医院做过调研,他向界面新闻分析,中国目前有30-40%的人口居住在县城和农村,这部分人口的就医选择主要是县级医院,作为乡、村、县“三级农村医疗”的最后一道防线,县级医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庄一强介绍,近年来中国公共卫生服务的分级诊疗改革提倡“大病不出县”,80-90%的病人都要在县级医院解决,国家对县级医院投入很大,其中重要的是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县级医院的诊疗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但庄一强也表示,对疫情的防控与普通的医疗救治不同,疫情防控首先涉及院感防控,其次是流行病学调查,具体到此新冠肺炎暴露出来的问题,医院需要具有CT、ICU病房、核酸检测等专业设备和技术手段,以此为标准,现在的县级医院防控设备又比较薄弱。他认为,此次出台《建设方案》,对疫情防控“漏洞”的补充具有针对性。
湖南某县人民医院一位医生看过《建设方案》后表示,以此为标准的话,很多县级医院目前都不达标,如果最终能落实《建设方案》的要求,“整个国家的医疗水平将能提高好几个档次。”
比如针对《建设方案》提出“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建设”的目标,该医生称,他所在的县级医院为三级医院,属于县级医院中“相对较好的”,目前设置有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液、消化道传染病两个传染病区,但收病人的时候,并不会区分得这么严格,“有时候肺结核的病人和肝炎的病人会住在同一个病区”。
而且,他所在的医院目前有普通病床1500张,若按《建设方案》的配置比例,重症监护病床位应该达到30-75张,但现在该院的重症监护病床只有10张。此次疫情发生后,该院虽然设置了一个名义上独立的隔离病房,但是所有收治的疑似病人,一旦确诊就要马上转上级医院,该医院并没有医疗能力参与救治。
四川芦山县人民医院原院长曾建江向界面新闻分析,《建设方案》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县级医院用房条件、医疗设备的提升,对提高县级医院的救治能力有积极意义,但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医院的综合实力不能只靠设备,还应辅以相应的人才建设方案,以此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县医院的救治能力,“人才是核心”。
曾建江在芦山县人民医院工作了22年,据他的经验和观察,县级医院发展到某个阶段都会进入瓶颈期,除了少数医院能进入“三甲”序列,多数县级医院都在维持在“二甲”以上,而导致县级医院止步不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才引进困难和流失严重,“稍有想法的医生,都要去市级医院。”
曾建江认为,目前医改仍未走出“大医院越大,小医院越小”的“魔咒”,处于中间水平的县级医院,正面临严峻的竞争形势,“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改革措施,可能重蹈乡镇卫生院的覆辙。”在他看来,现在的乡镇卫生院仅作为公共卫生的一块阵地存在,其医疗水平被严重削弱。
曾建江说,县级医院所处的区位和服务的人群,与市级乃至更大医院存在重叠,随着交通便利扩大了人们就医半径,“逐级诊疗”制度并未建立起来,患者涌入更好的市级医院治疗已成为常态。而患者流失导致县级医生的待遇难以保障,医疗技能提高困难,进而促使医生不得不流向更好的医院。
界面新闻采访的多位县级医院医生都表示,《建设方案》中未提及人才建设是一个缺憾。“要想强化救治能力,最重要的还是在于人才梯队建设和优质人才培养,改善医务人员待遇以及工作环境。”前述医生说。
庄一强认为,县级医院的人才问题不单是一个医疗体制改革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仅靠提高待遇也未必能仍让人留下来,还牵涉到生活环境,子女教育等”。不过他也表示,在人才问题暂时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县级医院也可以在人才的培训方面有所作为。
他建议,可采取人才的“平战结合”思路,改变年轻医生过早专业化的现象,让刚分专科的年轻医生,同时辅修一门相关专科,“一专多能”。
庄一强举例说,疫情期间需要大量ICU医生,但ICU医生“平时太多,疫情来了又不够用”,因此可考虑让专业知识接近的麻醉科医生,辅修ICU医生的知识,“一旦遇到紧急情况,突击培训几天就可以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