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裡最大股東軟銀集團連拋 100 億美元阿裡股票,是怎麼回事?

好奇心日報

text

2 年前阿裡巴巴集團在美國上市把兩個人推向了首富位置——馬雲在中國,和孫正義在日本。

後者和他所創辦的軟銀集團在 2000 年把 2000 萬美金打到阿裡巴巴的賬戶時,可能也並未意識到這會成為他最成功的一筆投資。

加上 4 年後追投的 4000 萬美金,孫正義獲利將近 1000 倍。

在公司創辦第二年就獲得日本電信大亨軟銀的投資,加上馬雲事後多次聲稱只用 6 分鐘,而不是原本准備的 60 分鐘就說服了孫正義,讓眾多媒體在談及這兩個商界人物的關系時,總是會渲染這其中的傳奇色彩。

兩人也因此塑造了“一向交好”的公眾形像,分別在彼此的公司擔任董事一職也讓這種友好關系看上去更具說服力。

在阿裡巴巴 2014 年赴美上市時,孫正義就表示不會出售阿裡股份,軟銀一直會是阿裡最堅定支持者。

即便是在阿裡上市後動蕩的財務表現,以及馬雲時不時與別人的爭吵,讓阿裡遭受華爾街不信任時,孫正義和他的軟銀集團也都信守了承諾。

但從 6 月 1 日到 3 日,軟銀集團連續三天發布公告,稱將出售阿裡的股票以籌資資金。出售的股票金額從最開始的 79 億美元追加至 100 億美元。

在過去的 16 年裡,除了在馬雲收購雅虎中國過程中,孫正義主動出讓了價值 3.5 億美元的股份,作為大股東的軟銀集團一直持有阿裡巴巴股份而沒有減持或拋售。 孫正義和軟銀大多數時候都站在馬雲一方,表達著對於這個中國合作伙伴的信任。

就在今年 5 月 13 日,阿裡巴巴與軟銀還宣布在日本成立雲計算公司,新公司名為“SB Cloud Corporation”,並將在日本推廣阿裡雲產品。

不過雙方都發表聲明稱此次拋售阿裡股份並不會影響二者的關系。“對阿裡的投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過去的 16 年中,我們維持著緊密的聯系。阿裡巴巴仍具有巨大的機遇,軟銀也會繼續和阿裡保持合作關系。”孫正義稱。

阿裡巴巴及其合伙人將回購總計 24 億美元的股票,新加坡主權基金和淡馬錫投資公司各認購了 5 億美元的股票;剩余的 66 億元將通過三年期可轉債形式發售,這些債券可在三年內轉換為阿裡巴巴的普通股。

在拋售之後,軟銀仍將保持阿裡巴巴最大股東的身份,但股份將從 32% 降至 28%。

“當軟銀在尋求改善它的財報時,阿裡巴巴相信,通過購回我們自己的股票,再投資於我們自己的業務,是對我們的資金最好的利用方式,也將為我們的股東帶來實際的利益。” 馬雲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雙方的確是沒有什麼矛盾發生。除了價值 100 億美元的阿裡股份,軟銀集團在過去幾個月其實一直在出售旗下資產。

=

5 月下旬就開始傳出軟銀准備出售芬蘭游戲公司 Supercell 的消息,買家很可能是騰訊或者阿裡巴巴。軟銀集團在 2013 年花 15 億美元購得了 Supercell 51% 的股份,2015 年 5 月又增持至 73%。軟銀還表示將在近期出售其在日本國內的游戲公司 GungHo 的大部分股份,這筆交易金額為 730 億日元(約合 6.85 億美元)。

這些可都是孫正義領導的軟銀集團旗下的優質資產。

盡管上市後股價一直在下跌,但阿裡最新一季的表現超過分析師們的預期,在軟銀發布拋售阿裡股份前的 5 月的最後一周日,阿裡股價剛剛回升到每股 80 美元的價格,是三個月以來的最高值。

Supercell 就更不用說了,這家全球最會賺錢的移動游戲公司,簡直就是個現金牛。根據 Superdata 的數據,在 2016 年 4 月,Supercell 旗下僅兩款游戲《部落衝突》和《皇室戰爭》的收入都突破了 1 億美元。2015 財年,Supercell 淨利潤達到了 9.64 億美元,幾乎貢獻了軟銀集團 21% 的淨利潤。我們剛剛報道分析過這家公司的價值所在。

所以這只能說明軟銀集團實在太缺錢了。

根據截止 2016 年 3 月的財報數據,軟銀賬面上趴著 11.92 萬億日元(約合 1080 億美元)的巨額債務,因負債過於龐大,美國評級機構穆迪此前把軟銀的長期信用評級降至垃圾級。

盡管軟銀在 2015 年第三季度及 2016 年第一季度分別推出 10.9 億美元、44 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但都沒能很好地拉動股票價格回升。

軟銀集團也表示,此次出售阿裡股票,主要目的之一是降低負債規模需求。

在孫正義的投資生涯裡,此前還沒有任何時候需要通過連續大量拋售投資公司股票來緩解軟銀債務問題的情況。而讓軟銀背上巨額債務的,是軟銀在 2013 年並購的美國第三大通信運營商 Sprint。

為並購 Sprint ,軟銀花費了 220 億美元,盡管這讓軟銀成為全球僅次於 AT&T 和 Verizon 的第三大通信運營商,但這筆代價不菲的交易讓軟銀在當年背上了近 9.1 萬億日元(約合 900 億美元)的巨額債務。

《巴倫周刊》曾稱,2016 財年 Sprint 給軟銀帶來了 56.5 億美元的負現金流,而現在讓 Sprint 扭虧為盈的任務十分艱巨。根據軟銀 2015 年年報顯示,在 2014 財年,Sprint 平均用戶收入已經跌至 36.6 美元,被 T-molibe 反超,是美國四家通信運營商之中表現最差的。

Sprint 的對手們在過去一年采取了多種獲取用戶的措施,包括擴大 LTE 網絡的覆蓋範圍、流量不清零,半年即可換新機,分期付款購機,轉網補貼等措施。

你可以從以下圖表看到,和競爭對手相比,Sprint 的業績表現有多差勁。

在 2013 年的年報裡,軟銀集團高級副總裁宮內謙將這次收購視為“通信商中獲勝的關鍵”。原因在於日本老齡化會讓國內業務增長放緩,而軟銀認為美國超過 3 億人口的市場,以及 LTE 這樣的新技術已經就位,會讓自己獲得增長的空間。

但現在看來,很難達到收購的初衷,而且 Sprint 的虧損可能會惡化下去。

智庫 InfoCom Research 的電信顧問岸田重行(Shigeyuki Kishida)曾對《金融時報》表示:“迄今為止,孫正義的所有豪賭都賭贏了。但 Sprint 可能成為他的第一個重大失敗。”

其實在 2006 年收購日本沃達豐之後,軟銀整合得相對順利。孫正義也已經意識到了軟銀在日本國內通信業受到的挑戰,並把視野放到了海外,希望達到“規模效應”——准確地說,他在 2014 年曾有希望通過收購 T-mobile 讓美國第三及第四大通信運營商合並,成為規模更大的通信商,但這個收購意願最終被美國通訊委員會(FCC)駁回。

他可能也選擇了錯誤的時機進入了美國通信運營市場。AT&T 和 Verizon 在近四年以來也都面臨著用戶增長放緩,平均用戶收入下滑的困境。在 2015 年第三季度,通信運營商的用戶平均收入 ARPU 整體下降了 2.6%。

更關鍵的是,在 2008 年同蘋果公司達成合作並被逐漸侵蝕利潤之後,美國運營商開始考慮轉型,拓展新的收入途徑。比如在 2015 年收購衛星電視公司 DirecTV 獲批之後,AT&T在 2016 年首個財季收入提升了 24%,達到 405 億美元,而利潤則從同期的 33 億升至 38 億美元——而 AT&T在季報中將收入的提升歸為衛視電視的新增用戶帶來的增長。

而 Sprint 還沒找到扭虧的方法,這個任務看上去也十分艱巨。對於這次的債務危機,軟銀選擇了保持現金流,賣掉好東西,而不是止損,賣掉壞東西。這樣的選擇值得商榷,但面對債務違約以及 Sprint 即便選擇出售,恐怕也很難快速找到接盤者。

孫正義被稱之為是具有長遠眼光的投資者,在公司面臨困境時候也總有辦法度過難關,這讓軟銀從一家小小的軟件銷售公司成為如今在通信和投資領域的龐然大物。但軟銀近幾年的利潤率一直在下跌。

被孫正義從谷歌挖來擔任公司副董事長的尼克什•阿羅拉就曾對《財富》雜志說,“在過去 37 年中,孫正義成功地確認行業趨勢,並利用合資或自己出資投資於這些趨勢——或是向這些趨勢本身投入重金,或是投資相關公司背後的企業家。”

在過去三年,軟銀在中國、美國、以及東南亞三個地區進行了共計 10 筆超過 1 億美元的風險投資,累計超過 24 億美元,投資的公司包括新加坡叫車軟件 GrabTaxi、印度電商公司 SnapDeal 等等。

對於未來,孫正義極少判斷失誤,但在眼下,他和軟銀都需要把目光拉回一點,重點放在削減成本和降低債務上。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軟銀在今年 3 月就宣布把公司重組為兩塊業務:穩定的國內業務和更具投機性(然而具有快速增長潛力)的國際業務。但 Sprint 這個麻煩還是需要盡快解決,畢竟這也是他們基於對未來的投資。

除了緩解債務危機,也有不少外媒猜測,此時出售部分阿裡巴巴股票,是為了尋找下一個“阿裡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