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淪為“打工皇帝“ 第三方服務亟需監管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 姬婧瑛】互聯網金融(簡稱互金)人傻錢多,這兩年召喚來一波一波分蛋糕的掘金客。除了從業企業的體量不斷增大(像網貸P2P快到3000家,交易量破萬億),參與互金各環節的第三方服務商也越來越多,它們的存在和發展,助推互金行業在快速膨脹的同時,也帶給互金核心業務從業者無限的煩惱,可謂愛恨不易。

記者簡要梳理第三方服務商的類型,包括提供資金托管的銀行機構、提供擔保服務的擔保機構、提供項目資源的小額貸款公司、提供大數據反欺詐算法的企業、提供第三方支付的機構、拉攏投資人的營銷組織、云服務提供商、推銷公司、品牌運營商,甚至還有金融牌照提供機構、百度流量分銷商、羊毛黨……周邊的第三方數不勝數。

這兩年從互金行業到媒體、坊間都在盛傳互金是新的淘金地,網貸總交易額破萬億、某P2P平臺交易破500億的新聞煽動著掘金者的心,加上前期互金無監管、無標準、無門檻的“自由開放”,導致互金行業魚龍混雜。有一些行業探索者步步艱難如履薄冰,有一些湊熱鬧的淘金者不管規則只想撈錢,互金在國家監管滯后的現實中野蠻生長,直到經歷過欺詐、跑路、倒閉等風波洗禮后,行業風險、危機以及對金融的敬畏才引起人們重視。

互金本身不賺錢 淪為“打工皇帝”

互金賺錢嗎?拿互金中的網貸P2P來看,隨著收益率的普降和趨同、獲客成本飆高以及平臺壞賬浮出水面,P2P平臺微利化經營是目前的普遍狀態。

正如馬明哲所說,目前市場、行業對互金的期望值過高,這些過高期望中的99%,恐怕都是“皇帝的新衣”。而利潤“裸奔”令業內人士最為尷尬。

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近日接受界面記者采訪時坦言,紅嶺創投累計交易額達910億元,收入可以覆蓋(壞賬)風險,只是盈利很少而已。他披露了紅嶺利潤收入這筆賬,“我們收取借款人的年化收益率最高到24%,普遍為15%--20%,我們給投資人12%,所以中間一般有6%的利息差,再去掉2%的壞賬,扣除人員工資,平臺是微利的。”

某知名P2P公司管理人員也曾對媒體表示,他們其實不賺錢,他們公司最值錢的東西就是知名度和客戶資源,這屬于無形資產。就跟京東一樣,不斷的燒錢、融資、再燒錢、再融資,從未盈利過,可就是很值錢。即錢是虛的,目前裝不進口袋,所謂華麗行業中生存著一眾“民工”。

平臺微利,“剛需”成本卻持續高漲。

投之家黃詩樵曾向媒體披露,現在P2P平臺在資金端的獲客成本平均在2000元,資產端的獲客成本平均在10000元,兩端的獲客成本都很高。不僅獲客成本高企,廣告費砸下的資金也在漲。

P2P平臺今年廣告大戰升級了,大的平臺不惜血本砸名聲砸人氣,拉高了行業廣告水平線。今年7月宜信買下人民日報和南方都市報頭版整版廣告位,8月獲渣打投資的點融網在各大衛視大規模投放廣告,在主流紙質媒體和電視上投放廣告的費用都在百萬甚至千萬級。而9月陸金所發布3.0計劃時也牽手杜蕾斯、餓了么、《功夫熊貓3》,玩了一把跨界營銷。巨額廣告支出與在帶來知名度和投資流量之間是否平衡,記者尚未得到相關數據,但成本支出的顯著增加是必然,而沒有實力的小平臺模仿砸廣告才是最可怕的。

廣告支出如果是剛性需求,那么第三方資金托管、擔保、銀行級風控和大數據反欺詐服務都算是剛性需求。投資人在各平臺綜合收益率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投資參考指標就是平臺是否資金托管、是否第三方項目擔保、是否有銀行級風控、是否接入知名反欺詐服務商的大數據庫。這些指標倒逼平臺配置這些服務,甚至配置一些“虛假”數據和服務。結果是成本飆高,效果微弱,喂飽了“第三方”,壞了行業風氣。

另外,互金要為壞賬“買單”,紅嶺創投已墊付其10月自曝的5億壞賬,進一步削減盈利。

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勵下,互金這兩年成為大豬小豬齊奔的“風口”,然而站在風口苦心孤詣求生存的互金企業,一邊在傳統與創新間亦步亦趨探索,一邊在微利與風險中百般平衡,儼然成為一個不賺錢的“打工皇帝”。

第三方掘金失序 業界呼吁監管

互金企業對自身“打工皇帝”身份的認知頗為自覺,其中不乏無奈和辛酸。

在深圳金博會某個論壇上,Hi投吧董事長李瑞向記者大吐苦水,“政策的不確定性和標準不確定性,導致平臺和第三方服務商魚龍混雜,很多推廣公司、品牌營銷公司,甚至第三方支付公司,甚至賣流量的公司都找我們合作。每天我的名片、微信收一大把,參加活動的都是營銷公司。我希望所有營銷公司不要把互聯網金融公司當做香餑餑,它不是造血賺錢的工具。現在導致的亂象是在所有互聯網金融界,所有互聯網金融平臺實際上是食物鏈的最高端,現在變成食物鏈最低檔的檔次,是給大家賺錢的。只有互聯網金融行業本身不賺錢,其他各個行業,像百度、賣流量的公司,像一些傳統的營銷公司CPA、CPS機構賺的盆滿缽滿,這是行業亂象。”

互金企業在各類成本高企的現實中,實則在參與一場激烈競爭的“白忙”。如李瑞所言,第三方服務本是為互金發展服務的,一些機構沒有厘清業務邊界,成為業內的困擾,實則是一種亂象,亟需監管

錢貸網董事長劉春華表示希望監管政策盡快出臺,“現在P2P平臺壓力很大,主要是國家政策不明朗,互聯網金融的政策趨勢,往前走不是,往后退不是,所以說政策盡快明朗下來,大家更加確定目標往前走。因為要劃分P2P平臺的責任,不要說出問題就抓老板進去。這個希望政府能夠多給予支持。”他說。

達飛金控CEO張旭廷不僅表達了對監管政策的期待,也提出了他對未來與第三方機構之間的合作建議。

“我想最大的期待就是政策進一步透明和確定化,因為政策最大的風險是不確定風險,這是我第一個期待。第二個是合作的過程當中,大家能夠建立合作共贏的生態,而不是純粹競爭的生態,比如第三方支付公司,特別是銀行。新的政策出來以后,存管的問題,銀行要發揮比過去更大的作用,尤其國有銀行怎么樣能夠以平等的、平和的心態跟我們互聯網金融業合作,建立共同和諧的生態,是非常重要的。”

張旭廷對記者說:“長時期以來,我們都是傳統金融的補充,我們不敢宣稱我們是顛覆者。我們希望與同業攜手,共同去合規,因為這個行業里面任何一次不良的信息,一個跑路,一個資金鏈斷裂,都是對我們行業名聲的打擊。”

張旭廷所說的這句話,這也是踏踏實實做事的互金人樸素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