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6月7日電(記者秦華江
淩軍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相關部門合作舉辦的世界語言大會在蘇州舉辦。多位與會人士表示,無論是為了便捷與中國的經濟交往,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還是出於對中國文化的認同,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學習漢語,並希望從中國得到更多機會。
來自100多個國家的約400名語言學者和文化官員5日至6日參加了大會,共同探討如何加強各國語言文化交流,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
Natallia
Baranava是白俄羅斯明斯克國立語言大學的校長。在過去的20年間,面對本國漢語人才極其匱乏的現狀,在中國駐白俄羅斯使館的幫助下,她一切從零開始,為了培養本國的漢語人才付出了艱苦努力。
“中國和白俄羅斯要共建一個高科技產業園,我們不僅歡迎中國的對外漢語老師,我們還歡迎各類工程師或者有醫學專業背景的漢語老師到白俄羅斯教學。”Natallia
Baranava說。
自2004年在海外設立第一家孔子學院起,中國積極開展漢語國際教育,支持中外合作舉辦了445所孔子學院和665個孔子課堂,分佈在122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學習漢語人數已超過一億。
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副教務長劉駿認為,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世界各國都需要通過漢語加強和中國的交流與溝通,只有通過語言學習,才能夠真正消除誤解,共同發展。
中國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的相關數據顯示,僅2013年,共有來自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6萬名各類外國留學人員慕名來華學習漢語,分佈在中國31個省(區、市)的746所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育教學機構中。漢語普通話水準測試、漢語口語水準考試已走向全球多個國家。
雖然全世界學習漢語的人數在不斷增加,但不少人認為漢語的教學方法依然有待改進。
中國語言學會常務理事、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李宇明說,不少西方國家將做某件事情很難比作像學習漢語一樣,背後凸顯的是東西方語言體系和文化的巨大差異。
“中國要提高漢語‘理解性’教學的水準,結合每個漢字背後的故事,讓外國學生理解每個漢字和詞語代表的東方文化內涵。”李宇明說。
劉駿認為,中國人在海外教授漢語時,要更加注重培養提高學生的漢語交流水準,而非過於注重傳授語法和詞彙。
“我們希冀與中國高校及其它漢語教學機構加強在課程設置及教師培訓等方面的合作,提高漢語人才培養的品質。”Natallia
Baranava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