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一线组件制造商,将从此次上游涨价事件中吸取经验。未来战略应适度考虑提高自己的垂直一体化程度。”
8月9日,谈及近期的
光伏产业链“涨价风波
”,晶科能源(NYSE:JKS)副总裁钱晶对界面新闻等媒体作出上述表示。
钱晶认为,遭受此次涨价潮“卡脖子”后,头部组件商的重心将转移到加强自身垂直一体化的能力,以减低上游垄断程度,“而不是一昧追求组件市场的占有率。”
近期,由于新疆疫情、硅料生产事故及安全自查等多因素影响,多晶硅价格从56元/公斤快速上涨到80元/公斤,涨幅达42.86%。硅料环节的涨价,又带动了硅片、电池、组件等其他制造环节的普涨。
一位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处于制造环节终端的组件商们,在此次涨价潮中很被动。尽管它们可以通过涨价抵消上游原材料的成本压力,但下游电站开发商面对高昂的组件价格,会选择观望,从而影响组件订单。
但钱晶认为,本次涨价潮中最痛苦的不是组件商,而是下游电站企业。
“在可能的情况下,电站企业会将项目推延至明年。”钱晶称,但对于那些赶进度的电站项目,会增加成本。
钱晶预计,今年三季度末或四季度,产业链各环节供需压力将实现平衡,产品价格会回落、恢复,甚至低于之前水平。
钱晶认为,在此波“涨价潮”下,政府应适度放宽并网期限,让下游开发企业在承压能力范围内继续执行项目,而不是不中途流产。下游开发企业若损失巨大,投资热情将受打击。
多位分析人士曾对界面新闻表示,这波涨价潮或打乱下游电站项目的建设节奏,对今年光伏整体装机产生一定影响,规模或在5 GW左右。
组件商加强垂直一体化的趋势,早已出现。近年来,因不愿受制于人,传统组件商开始构建自己的电池和硅片制造产能,硅片商和电池商也向下拓开组件销售渠道。
光伏行业的竞争格局已发生新变化,由此前单项产品巨头,转变为一体化龙头之间的厮杀。
2016-2019年,晶科能源已连续四年成为全球最大光伏组件制造商。但依据目前形势看,该公司很可能在今年丢失这一王座。
截至2019年底,隆基股份(601012.SH)组件产能已达14 GW,晶科能源仅高出其2 GW。根据隆基股份计划,到2020年底,该公司组件产能将达30 GW以上。
晶科能源并未向界面新闻透露其最新扩产计划。截至目前,晶科能源各环节的产能情况为:硅片20 GW、电池11 GW、组件25 GW。
8月8日,第十四届(2020)SNEC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展在上海举办。期间,晶科能源发布了新一代高效单晶叠焊太阳能组件Tiger Pro 610W组件和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等系列产品。
对于曾经的美股“战友”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成功回A的行为,钱晶表示高度认可,但并未透露晶科能源回国上市的时间表。
截至目前,晶科能源、多晶硅龙头大全新能源(NYSE:DQ)是为数不多的仍“坚守”美股的中国光伏巨头。
但它们在A股市场也有布局。今年1月,与晶科能源同系的晶科科技登陆主板,成为A股第二大民营光伏电站企业。
大全新能源6月宣布,正考虑未来两年内,将其主要运营子公司新疆大全在科创板上市。该公司CEO张龙根称,将维持公司在纽交所的上市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