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大盤點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實習記者黃夏歆綜合報道)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宣佈在即。而近日,英國博彩公司“立博”(Ladbrokes)的諾貝爾文學獎賠率表又發生了變化:村上春樹(Haruki Murakami)不再領跑,而以5/1的賠率退居第二;賠率表第一的位置被肯雅作家恩古齊·瓦·提安哥(Ngugi Wa Thiong'o)以4/1的賠率奪去。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

No.1恩古齊·瓦·提安哥(Ngugi Wa Thiong'o,1938-)

目前在“立博”上賠率最低的是來自肯雅的恩古齊·瓦·提安哥。儘管他在過去幾年中已經在賠率榜中位居前列,但對中國讀者來說,應該是較為陌生的一位作家。

恩古齊·瓦·提安哥是肯雅小說家、劇作家、政論家。恩古齊1938年1月5日出生於肯雅的卡米裏蘇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提安哥隸屬肯雅最大的氏族基庫裕族,父親是個農夫。他1964年畢業於烏幹達馬克雷雷大學,後入英國利茲大學續修文學。1967年回國,在內羅畢大學任教,改英國文學系為非洲文學和語言系。現居美國,在紐約大學任教並繼續寫作。

在眾多的非洲後殖民作家群之中,提安哥是一位最富民族獨立意識和本土文化保護主義的作家兼評論家。他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一粒麥子》、《界河》、《血的花瓣》,劇作《黑色隱士》,評論集《返家:走向民族文化》等。著作已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

恩古齊·瓦·提安哥是除了村上春樹之外,諾貝爾文學獎的長年陪跑者之一。早在2001年,維·蘇·奈保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當年的陪跑者就是恩古齊·瓦·提安哥,而在2010年、2011年和2014年,提安哥均曾以最低賠率位於榜首。

No.2村上春樹(Haruki Murakami,1949-)

早在10年前,村上春樹憑藉著《海邊的卡夫卡》獲得有“諾貝爾文學獎前奏”之稱的“弗朗茨·卡夫卡”獎之後,便成為每年的諾獎熱門候選人。

村上春樹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演劇科,29歲開始寫作,亦擅長美國文學的翻譯。他的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一經推出,即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1987年,他的第五部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上市,截至2010年在日本暢銷一千萬冊,2004年,其中國簡體版一共賣出了786萬冊,引發當時追逐村上春樹作品的“村上現象”。

其作品風格深受歐美作家的影響,基調輕盈,少有日本戰後陰鬱沉重的文字氣息,被稱作第一個純正的“二戰後時期作家”,並被譽為日本80年代的文學旗手。

被稱為諾貝爾獎版陪跑“小李子”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自2009年以來,已連續7年被視是為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但均沒能獲獎。

No.3阿多尼斯(Adonis,1930-)

阿多尼斯在“立博”上賠率排名第三。原名阿裏.艾哈邁德.賽義德.阿斯巴,敘利亞著名詩人。 出版有《風中的樹葉》、《大馬士革的米赫亞爾之歌》、《這是我的名字》等22部詩集,並著有文化、文學論著近20種及部分譯著。其旨在重寫阿拉伯思想史、文學史的巨著《穩定與變化》分4卷出版後,在整個阿拉伯文化界引起震動,被公認為研究阿拉伯文學及文化的經典著作。

 豐富的人生經歷成就了他的文學著述,詩集之外,阿多尼斯還出版有思想、文化、文學論著20餘部及大量譯著、編著。這也為他帶來諸多榮譽,他的獲獎履歷上包括布魯塞爾國際詩歌獎、土耳其希克梅特文學獎、馬其頓金冠詩歌獎、法國讓·馬裏奧外國文學獎和馬克斯·雅各布外國圖書獎、義大利諾尼諾詩歌獎、格林紮納·卡佛文學獎以及德國歌德獎等國際大獎。近年來,他還一直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

專注研究阿拉伯世界的文學批評家愛德華·薩義德稱他為“當今最大膽、最引人矚目的阿拉伯詩人”。

No.4菲利普·羅斯(Philip Roth,1933-)

排在第四名的菲利普·羅斯是一位美國小說家、作家,代表作包含描述美國猶太人生活的小說《再見,哥倫布》,並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的肯定。

菲利普·羅斯的小說經常以新澤西州紐瓦克為背景,具有強烈的自傳性質,劇情包含哲學思想,模糊現實與虛構之間,具有“柔軟及精巧風格”,並探索猶太人與美國人身份認知與生活。菲利普·羅斯在1969年因《波特諾伊的怨訴》逐漸成名,這本小說也入選《時代雜誌》百大最佳小說。

菲利普·羅斯是當代獲獎最多的美國作家之一:他已經獲得兩次美國國家圖書獎,兩次美國國家書評獎(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三次筆會福克納獎。他在1997年以《美國牧歌》獲得普利策小說獎,他於書中創造出最著名的人物內森·祖克曼(Nathan Zuckerman),也是羅斯許多其他的小說主角。《人性污點》(2000年)被授予WH·史密斯文學獎年度最佳書籍。2001年,菲利普·羅斯獲得首屆卡夫卡獎。

1998年,菲利普·羅斯獲得美國國家藝術獎章,2001年,菲利普·羅斯獲得美國藝術與人文學院小說金獎。2003年,菲利普·羅斯成為哈佛大學榮譽博士,2006年,菲利普·羅斯獲得筆會納博可夫終身成就獎,2007年,菲利普·羅斯獲得筆會索爾·貝婁獎。

No.5約恩·福瑟(Jon Fosse,1959-)

約恩·福瑟,1959年9月25日生,挪威小說家、劇作家。他的處女作是1983年的長篇小說《紅,黑》(Raudt, svart)。1994年出版了首部戲劇《不離不棄》。他創作了包括長篇、短篇小說、兒童文學、散文和戲劇在內的大量作品,作品被翻譯為超過40種語言。2007年,他獲得弗斯獲法國國家功勳獎章;又於2010年獲國際易蔔生獎;2015年則憑藉中篇小說三部曲《警醒》、《奧拉夫之夢》和《困乏》獲北歐理事會文學獎。《有人將至》等劇作目前已被譯為漢語。

挪威,尤其是挪威戲劇,一直以來都背負著易蔔生的盛名,因此,不可避免地,福瑟也一直被冠以“新易蔔生”的名號。而他對此的官方回答是:“自從我的劇本在國外上演以來,他們就一直那麼說。而我的看法是那對易蔔生不公平——對我也一樣。”

儘管被挪威人驕傲地稱作“新易蔔生”,而歐美劇評界也一致認為福瑟是繼“現代戲劇之父”易蔔生之後挪威對這個世界最偉大的貢獻,每每在評論中將他與易蔔生扯在一起,但從戲劇風格上講,福瑟的作品卻迥異於易蔔生式的社會問題劇。初讀他的作品,最醒目的特點之一或許是徘徊其中荒誕派的影子—— 品特式的重複與靜場,以及向貝克特致敬的主題。這也是人們稱他做“新品特”和“新貝克特”的原因。

但在此之外,真正使福瑟作為一個戲劇家而不朽的是他具有鮮明個人烙印的“福瑟式”美學與戲劇風格—— 蘊含著巨大情感張力的極簡主義洗練語言,對白中強烈的節奏感與音樂感,並置的時空,交纏的現實與夢幻……最令人難忘的,是他的劇作中那無處不在的詩意的暗湧,是他對人生的傾聽,是他字裏行間對所有在時間荒原上相遇的人們所懷有的無限悲憫之情。(亞太日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