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經緯:積極應對國際貿易環境的新變化

人民网

text

IFF常務副理事長兼商業理事會主席、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陳經緯在論壇上發表講話

【亞太日報訊】11月7日,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2屆全球年會在北京開幕,年會主題為“世界增長新動力”。本屆年會著眼於國際金融危機後時代世界經濟增長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聚焦中國經濟的機遇與挑戰,通過主旨演講與討論、圓桌會議等形式,與100多位全球財經領袖的高層對話,對如何加強全球多邊合作、發展實體經濟、創新金融服務等全球金融改革與發展的中心議題展開深層次剖析與解讀。IFF常務副理事長兼商業理事會主席、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陳經緯在8日“全球貿易投資新動力”分論壇上發表題為“積極應對國際貿易環境的新變化”的講話。以下是講話全文:

當前,世界貿易領域有這樣幾個特征:一是當今全球貿易規則,是二戰以後在西方發達國家之間開展的基礎上,由發達國家制定的,延續至今。二是眼下發展中國家已經成為全球貿易及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物美價廉產品的主要供應者,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參與修改國際貿易規則的呼聲日益強烈。三是WTO影響力日益減弱,多哈談判進展甚微,幾乎停滯不前。國際貿易“雜亂無章”,似乎失去前進方向。四是全球貿易規則的談判重心已經由傳統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延伸到技術、環境、勞工、金融、投資等諸多方面,難度加大。

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以來從未遇到過如此巨大的挑戰。20年來,作為全球參與國家最多的多邊貿易機制,WTO為建立全球統一的經貿規則,致力於破除貿易壁壘和消除非關稅壁壘,發揮了獨特作用,取得了積極成果。15年前開始的多哈回合談判是促進WTO成員削減貿易壁壘,旨在以更公平的貿易環境促進全球特別是較貧窮國家的經濟發展。這本是造福全世界的談判,但由於WTO成員國經濟發展水平非常不平衡,各國的訴求千差萬別,多哈回合談判沒有取得成功。

在此背景下,世界眾多國家和地區商談和簽署雙邊和區域性貿易協定如雨後春筍出現,且不斷增速。截至目前,全球雙邊和區域性貿易協定多達300個。不同於WTO的多邊貿易談判,雙邊和區域性貿易協定體現出許多新的趨向,如TPP不僅將降低乃至取消商品的關稅,還涵蓋了安全標准、技術貿易壁壘、動植物衛生檢疫、競爭政策、知識產權、政府采購、爭端解決,以及有關勞工和環境保護的規定,標准之高和覆蓋領域之廣,遠超一般自貿區協議。可以肯定,雙邊和區域性貿易協定的大量出現,將會逐漸影響和改變現有的貿易體系、規則和格局。

中國一直是全球貿易規則的積極擁護和倡導者,加入WTO之後,中國的貿易從2001年的43%上升到了2006年的70%,貿易一度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之一。當前我國經濟增長速度雖然放緩,特別是進出口增幅近年一直在下滑,但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和最大制造業國家,我相信,中國仍然有信心、有能力為建立新的貿易體系和格局作出應有的貢獻。

第一,現正在積極地參與雙邊和多邊自由貿易協定非常有必要。首先積極推動亞太自貿區談判,這將會是全球最大的自貿區;其次積極促成RCEP的盡早實現,這將是亞洲區域最重要的自貿安排;三是進一步提升現有但水平不高的自貿協定,與時俱進,真正發揮其促進合作的應有作用;四是積極准備迎接新的自貿協定談判,如中印自貿協定,中印是第一第二大發展中國家,中印自貿協定將有助於發揮兩國的合作潛能;五是堅持“多雙邊並行原則”,只要有需求,並有助於經濟發展和國際經貿合作,都要積極參與,並盡早予以促成;六是不斷提高經貿規則水平。

十多年來,中國多雙邊自貿協定建設從無到有,從少到多,自貿伙伴現已遍及亞太、拉美和歐洲。目前,中國在建自貿區19個,涉及32個國家和地區。這些自貿協定對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彼此間的經貿合作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如RCEP覆蓋總人口將達近35億,約占世界人口的一半,GDP總量約占全世界近30%,將提高亞太與全球GDP2.1%和1.4%。我們有理由相信,RCEP成員攜手將促進全球經濟發展和提高自貿協定水平。

第二,抓緊落實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具體項目迫在眉睫。“一帶一路”連接東亞經濟圈與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以及正在發展的非洲,涵蓋44億人口,GDP規模逾 20萬億美元,發展潛力巨大。“一帶一路”開局很好,今年前9個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投資增長18.4%;中國企業共對“一帶一路”沿線的48個國家進行了直接投資,同比增長66.2%。當前,“一帶一路”正在由戰略構想步入全面實施階段,力圖構建全球高標准自貿區網絡,最終建成“一帶一路”自由貿易區(FTA)。“一帶一路”區域國家的經貿合作,將以推動實現區域內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民心相通、資金融通為重點,依托沿線基礎設施的互通互聯,對沿線貿易和生產要素進行優化配置,探索互利雙贏的經濟增長模式,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促進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建立,有助於構建新的全球經濟大循環,最終也會影響全球貿易格局的變化。現在的問題是,應當從具體項目上抓落實、求突破。

第三,加速國內自貿區的建設和改革與國際經貿規則對接。自貿區建設成為中國順應全球化、區域化潮流,以擴大對外高水平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促共贏的戰略舉措。目前,中國已擁有上海、廣東、福建、天津四個自貿區,同時向全國推廣、復制。中國國內的自貿區建設正在走向網絡化的新階段,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和更大範圍的改革試點正在穩步推進。自貿區承擔了改革試驗田的重任。在自貿區範圍內,不僅推行金融、貿易改革試點,其也在法律、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等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這不僅是中國融入國際服務貿易和投資體系全球化戰略新框架的表現,也是推動國內經濟轉型的需求。自貿區必須制定清晰的戰略和規劃並加快推進步伐,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等領域,繼續提高貿易投資自由化標准,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以競爭帶動產業升級。在知識產權、勞工、環境標准和規則一體化方面,應依據實際盡可能向國際標准看齊,進一步加快國企改革步伐,推動改革進程,更好地與國際經貿規則對接。

第四,繼續支持WTO在全球貿易體系和格局中的作用為貿易投資規則奠定基礎。當前,雖然多雙邊機制層出不窮,在一定程度上衝擊了WTO的全球貿易規則體系。但是WTO仍具有不可替代性,其確立的“非歧視性原則”“公平貿易原則”和“透明度原則”,是世界各國遵循的最基本貿易規則,其擁有的最惠國關稅(MFN)是全球使用頻率最高的優惠關稅,其爭端解決機制在全球範圍擁有約束力,WTO確立的原則仍是國際貿易的發展方向。作為WTO成員,中國一直秉持開放的合作精神,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我相信,中國將繼續倡議和共同推動WTO多邊貿易的談判,在各個自貿區的基礎上,推動建立更廣泛的自由貿易市場。同時我也相信,區域自貿協定的大量出現,將為未來區域合作和區域之間的對接打下基礎,為統一全球貿易投資規則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