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德爾·卡斯特羅將長眠於此——“英雄之城”聖地亞哥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李文清)站在古巴聖地亞哥城市的心臟塞斯佩德斯廣場上,南面是米黃色的聖母大教堂,拿着金色喇叭的傳報天使雕像在陽光下熠熠閃光,北面則是藍白相間的市政大樓,1959年1月2日,就是在這棟樓的二層,古巴革命領袖菲德爾·卡斯特羅向全世界宣告了古巴革命勝利的消息。

戎馬倥傯,歲月崢嶸,一代英豪已經逝去。25號午夜,古巴領導人勞爾·卡斯特羅發表全國電視講話時宣布,古巴革命領袖菲德爾·卡斯特羅逝世,享年90歲。

首都哈瓦那民眾29日晚舉行集會,向菲德爾·卡斯特羅作最後的告別。隨後,他的骨灰將沿着1959年古巴革命勝利時的路線一路東行回到聖地亞哥——他革命開始的地方。

1953年7月26日,菲德爾·卡斯特羅帶領約160名革命者開始攻打聖地亞哥東北部的蒙卡達兵營,這是反抗巴蒂斯塔獨裁政權的革命開始的標誌。蒙卡達兵營是當時全國第二大軍事要塞,有上千名官兵駐守,巨大的實力懸殊讓這第一次起義以失敗告終。

正是在這次起義之後,被捕的菲德爾·卡斯特羅在受審時發表了著名的格言:宣判我吧,沒關係,歷史將宣判我無罪!

1955年,基於群眾壓力,巴蒂斯塔政府釋放了古巴的政治犯,包括參與攻打蒙卡達兵營行動的菲德爾·卡斯特羅和勞爾·卡斯特羅兄弟。之後,卡斯特羅兄弟與革命戰士流亡到了墨西哥,準備再次發動革命推翻巴蒂斯塔政權。

1956年11月25日,一艘名為“格拉瑪號”的輪船載着以菲德爾·卡斯特羅為首的82名革命人士從墨西哥出發,航行7天後,在聖地亞哥西北部的馬埃斯特臘山附近登陸。由於遭到政府軍的伏擊,大部分戰士陣亡,倖存的少數成員躲進了馬埃斯特臘山區,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游擊戰。

經過兩年的鬥爭,1958年底,由切·格瓦拉和卡米洛·西恩富戈斯率領的兩支革命軍隊一路向西,朝着哈瓦那進發。勢如破竹的革命軍讓巴蒂斯塔政府陷入了恐慌,巴蒂斯塔本人更是在1959年1月1日一大早,就坐飛機逃離了古巴。

得知這一消息後,菲德爾·卡斯特羅第一時間走出山區根據地,來到山區外的第一座城市聖地亞哥,與聖地亞哥方面協談革命軍入城事宜。

次日,聖地亞哥和平開城,革命軍接管了這座城市。同一時間,兩支革命隊伍也順利抵達首都哈瓦那。於是,菲德爾·卡斯特羅登上了聖地亞哥市政大樓,向聚集在廣場的古巴民眾宣布,古巴革命勝利了!

游擊戰爭期間,聖地亞哥居民為革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於是這座城市獲得了“英雄之城”的稱號。

建於1514年的聖地亞哥位於古巴東南部,北靠馬埃斯特臘山,東鄰關塔那摩,南面則是加勒比海,是古巴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這座“英雄之城”北部,坐落着著名的聖伊菲熱尼亞公墓,在這裡有兩位古巴的革命英雄長眠於此。

一位是19世紀打響第一次古巴獨立戰爭第一槍的卡洛斯·曼努埃爾·德·塞斯佩德斯。塞斯佩德斯1868年10月10日率領147個民兵佔領了聖地亞哥,宣布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的“十年獨立戰爭”開始。塞斯佩德斯也因此被稱為古巴“國父”。

另一位是古巴第二次獨立戰爭的領袖何塞·馬蒂,這位卓越的詩人、文學家、革命家用純樸而充滿愛國主義情懷的詩篇號召廣大古巴民眾參與到獨立革命中來,為爭取自由而不斷抗爭。何塞·馬蒂不僅影響了古巴,在整個拉丁美洲地區,他也被奉為革命鬥爭的“精神領袖”。

將菲德爾·卡斯特羅安葬在聖伊菲熱尼亞公墓或許是最好的選擇,他將和無數同樣滿懷熱情的先烈一起,永遠安眠在“英雄之城”,安眠在這個熊熊燃燒的革命火苗誕生的地方。

綠樹掩映的低矮房屋,縱橫逼仄的幽深小巷,色彩明艷的塗鴉繪畫,腳步輕緩的過客行人,這座城市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在靜靜地等待,等待着人們最敬愛的菲德爾·卡斯特羅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