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東亞會議關注緬甸發展

APD NEWS

text

6月5日,在緬甸內比都,印度尼西亞、柬埔寨、緬甸、菲律賓四國官員簽署旅遊簽證合作協議後合影。新華社發吳昂攝。

世界經濟論壇東亞會議6日在緬甸首都內比都正式開幕。這是世界經濟論壇首次在緬甸召開會議,緬甸的改革進程和發展前景成為本屆會議的最主要議題。一方面,國際投資對于緬甸的增長潛力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另一方面,緬甸的經濟、社會現狀仍然面臨非常艱巨的挑戰,如何能夠使增長惠及民眾和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本屆會議對現階段緬甸問題的討論焦點。

“我不覺得有什麼挑戰,這裏已經有機場了,現在飛機就可以降落在這兒。這是個不錯的開始。這是亞洲最大的廉價航空公司──亞洲航空首席執行官托尼?費爾南德斯6日在內比都向媒體介紹亞航在緬甸發展現狀。世界經濟論壇東亞會議當天在內比都正式開幕,作為這次會議的聯合主席,托尼?費爾南德斯在新聞發布會上頭戴亞航的標志性鮮紅棒球帽,表現出對進軍緬甸市場的極大信心。

與托尼?費爾南德斯一道參加本屆世界經濟論壇東亞會議的還有來自全球55個國家的超過1000名政界、商業、學界人士,緬甸這塊被譽為東南亞最後的“空白本身就是這屆會議最大的招牌。在6日的會議開幕式上,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表示,得天獨厚的資源和具有戰略意義的地理位置是緬甸發展的基礎,他對于緬甸的發展前景非常看好:“我認為緬甸是幸運的,你們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非常優越的地理位置,緬甸的鄰國有很多成功的發展經驗,你們可以復制這些經驗,緬甸的發展就會加速。

正如施瓦布所說,作為擁有超過6000萬人口,擁有豐富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的國家,緬甸的發展潛力毋庸置疑。然而緬甸的經濟現狀卻不容樂觀。近年來,雖然緬甸的增長速度有提高,但與其他亞洲國家相比,仍處在較低水平,緬甸勞動力生產水平比其地區近鄰低百分之七十,人口受教育程度平均僅為四年。目前,緬甸人口的70%為農村人口,其中大部分處在貧困之中。作為本屆世界經濟論壇東亞會議聯合主席之一,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海倫?克拉克女士認為,經濟發展必須要以社會發展為目標:“我想緬甸將迎來工業化的大發展,不過從全球經驗來看,工業的增長和消除貧困並沒有直接的關係。我們必須非常謹慎地引導工業增長的過程,在緬甸獲得的利益必須能夠反哺這裏的教育、健康、社會保障、職業技能訓練等等。

海倫?克拉克認為緬甸消除貧困的希望在于發展農業。她認為緬甸擁有非常適宜農業發展的氣候和土壤條件,但是目前缺乏對于緬甸農業的投資,來幫助緬甸轉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對于這一點,百事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盧英德女士當天向媒體介紹,百事公司已經在緬甸開墾了土豆種植基地,作為投資緬甸的多種方式之一。百事公司在2012年8月宣布重返緬甸市場。盧英德表示,跨國公司在緬甸投資和發展,除了賺錢,也要擔負責任:“我們現在都站在緬甸發展的起點上,向百事這樣大跨國公司到緬甸來發展,既要賺錢,又要讓緬甸的民眾與社會受益,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所以實現有責任的增長是我們在緬甸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目的是要在追求經濟目標的同時參與緬甸的國家建設。

這次是緬甸首次承辦如此級別和規模的國際會議。從開啟改革大幕到現在吸引上千名“利益相關者雲集內比都,緬甸用了不到4年時間。然而緬甸極度匱乏的基礎設施、尚待健全的法律制度、復雜的民族和宗教衝突也不容忽視,因此不少參會者也對緬甸的發展前景持觀望乃至懷疑態度。在當天的會議開幕式上,緬甸總統吳登盛向所有的與會方強調,緬甸旨在推進改革,惠及民眾和社會的決心,並呼吁國際社會保持對緬甸的信心:“你們在緬甸歷史進程的關鍵時期來到這裏,我們正在努力從軍人統治向民主轉變,致力于結束從1948年獨立開始的國內衝突,告別中央集中的經濟制度,建設自由市場經濟。我希望緬甸的民眾和經濟社會能夠共享緬甸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