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6月29日,位於荷蘭海牙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不顧中方強烈反對以及國際社會的強烈質疑,宣佈7月12日將發佈所謂裁決結果。
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單方面就中菲有關南海問題提起仲裁。菲律賓到底炮製了哪些莫須有的“罪名”?希望借此達到哪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菲律賓共和國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立場檔》指出,菲律賓所提仲裁事項主要分三類:一是中國在南海主張的“歷史性權利”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稱《公約》)不符;二是中國依據南海若干岩礁、低潮高地和水下地物提出的200海裡甚至更多權利主張與《公約》不符;三是中國非法干涉菲律賓基於《公約》所享有和行使的權利。
菲律賓單方面提出的南海案仲裁受到中方強烈反對以及國際社會強烈質疑。
菲律賓提起仲裁以來,中國始終堅持不接受、不參與的嚴正立場,並明確指出仲裁庭對該案明顯沒有管轄權。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仲裁庭管轄本質上屬於領土主權問題的事項,超出了《公約》授權。
從這個層面上仔細看菲律賓方面提出的所謂仲裁申請,其實是一場經過事先包裝、別有用心的鬧劇。
一方面,菲律賓執意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實質目的是通過仲裁這種手段將其非法侵佔的中國南沙島礁據為己有,從法律上否定中國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另一方面,從2013年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起,美國就如影隨形,僅從公開報導看,美國白宮、國會、國務院、軍方都有政要表達過對菲律賓此舉的支持。中國國際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海洋學會副理事長張海文說,隨著美國推進“重返亞太”戰略,南海問題逐漸升溫。美方公開聲稱,南海島嶼領土爭議事關美國國家利益。在這個背景下,南海仲裁案絕不能簡單地放在國際法框架下分析。
另外,專家認為,仲裁庭受理菲律賓不合法、不合理訴求的本身,就存在著程式問題。中國不接受涉及主權的任何形式裁決,是中國作為《公約》締約國所享有的權利,受到國際法保護。
任何國際司法案例,最終目的都是用和平方式解決分歧與矛盾、推動和平與發展。任何裁決都不能以破壞既有和平對話方塊架為代價,也不能給地區局勢製造更多混亂與危機。但是,從2013年至今,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以及仲裁庭的違規受理反而使南海局勢更加複雜,安全緊張加劇,對地區和平與穩定起到了反效果。
關於南海問題以及關於與菲律賓之間的爭端,中方態度始終如一,那就是應根據雙邊協定和《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規定,由直接當事方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和平解決領土和海洋爭議問題。
本月初,中國外交部發佈關於堅持通過雙邊談判解決中國和菲律賓在南海有關爭議的聲明。外交部發言人洪磊6月8日表示,菲律賓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違背中菲之間達成並多次確認的通過雙邊談判解決有關爭議的共識,違反其在《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中作出的承諾,是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爭端解決機制的濫用,不符合包括《公約》在內的國際法。
洪磊強調,中菲雙邊談判的大門始終是敞開的。中方將繼續堅持在尊重歷史事實基礎上,根據國際法,通過雙邊談判解決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中方敦促菲律賓立刻停止推進仲裁程式的錯誤舉動,回到通過雙邊談判解決中菲在南海的有關爭議的正確道路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