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中國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戰略方針”

text

新華社北京6月10日電(記者王聰

孟娜

黃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近日在湖北調研時強調,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必須始終堅持的戰略方針。

中華民營企業聯合會執行理事長王遠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一個重點就是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要繼續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即“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三中全會還明確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受訪專家表示,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是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同時也會反過來支撐改革。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必須始終堅持的戰略方針,這句話也更加明確了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據全國工商聯在今年2月舉辦的“2014中國民營經濟大家談”活動中公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民營經濟貢獻的GDP總量超過60%。截至2013年底,中國登記註冊的私營企業達到1253.9萬戶,個體工商戶達到4436.3萬戶,同比增長15.5%和9.3%。

民營經濟吸納就業穩步提高。截至2013年底,全國個體、私營經濟從業人員實有2.19億人,較上年同期增長9.7%。持續、高效、大量地吸納就業,依然是民營經濟對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之一。

俞正聲強調,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出路在轉型升級,動力活力也在轉型升級。

王遠枝表示,中國經濟要調結構、穩增長,在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存在的條件下,轉型升級是民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也是根本出路。

俞正聲在調研中指出,民營企業有活力,國有企業有優勢,在產業優化升級中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進。

王遠枝認為,之所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就是因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得到了長足發展。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之間合作、配合的空間很大。

王遠枝說,民營企業的優勢在於,第一,其體制機制更加具有活力,更有利於轉型升級。第二,民營企業市場決定性作用發揮的更加充分,更有創新精神,更加貼近民生。第三,不少民營企業具有一定實力基礎,已經從一般加工製造業加快向高新技術、現代農業和服務業轉型,不少企業已經從產業鏈的低端向高端發展。

而國有企業的優勢,則在於能在關係國計民生的關鍵行業起到主導骨幹作用,實力雄厚,並且由於多年發展的積累,技術裝備水準和職工隊伍素質較高。兩者之間的合作潛力很大,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不是一進一退的關係,而是唇齒相依,在產業鏈上相互溝通,相互依靠的關係。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朱安東也表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之間有相互配合與合作融合的空間,就像航空母艦也需要護衛艦,兩者互相協作,集團作戰,才能共同推動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升級。

湖北省社科院經濟所所長龔益鳴認為,民營企業也要意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擔負起經濟繁榮和民族復興的歷史大任,加快自身升級轉型,優化企業內部的經管機制,迎接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完)(參與采寫:熊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