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2016 | 埃爾多安:何以變“危”為“機”?

亞太日報

text

** |**** 亞太日報評論員谷寧**

11月20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放話稱不應執著于加入歐盟,“上合”組織也是重要選項,一時在國際上引起不少關注。

熟悉土歐糾葛與埃爾多安政治手腕的人,早看出此為隔空喊話、對歐叫板,雙方恐又生齟齬。果不其然,24日“正劇”上演,歐洲議會以壓倒性投票結果暫停土入歐談判,而埃爾多安隨後指責這次投票既無效力,也無價值,無非是歐盟雙重標準、支援反土激進分子的又一表現罷了。

前有鋪墊施壓、後有回應反擊,埃爾多安處理此類“外壓”可謂駕輕就熟。回顧2016,這位實權總統屢屢和他的國家登上媒體頭條,凸顯土變局紛亂、層出不窮;而埃爾多安以強硬作風、精明算計,常能應對得當、涉險過關。不過,若觀之以全面長遠,或許他還有不少難題遠未化解。

先看國內政治。5月5日,土總理達烏特奧盧辭職,埃爾多安一箭雙雕,在收緊權力的同時,將不當外交政策的責任推卸,為之後的對俄羅斯、以色列立場轉圜提供藉口。7月15日晚土發生政變,但軍人干政的能量和群眾基礎早已不復當年,不到一日即被鎮壓。埃爾多安借此大力打擊異己,不僅清洗居蘭運動及其關聯者,更利用該事件拘捕政敵、查封反對媒體、打擊自由派人士,進一步鞏固執政強勢地位,也掃清了未來憲改障礙。然而,達烏特奧盧下臺遠非心甘情願,而短命政變折射出反埃爾多安力量的彙集,也給這位中東強人的未來執政留有不小隱憂。

再看國家安全。今年土恐襲頻發、烈度上升,僅上半年就遭8次致命襲擊,其中伊斯坦布爾阿塔圖爾克國際機場恐襲案致死45人、傷230餘人,舉世震驚。表面看,土安全形勢趨緊,多因越境打擊“伊斯蘭國”和“庫工黨”武裝而承受暴力反擊,加之目前境內已有300萬難民,安全隱患較大。

6月30日,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阿塔圖爾克機場為在恐襲事件中遇難的工作人員舉辦悼念活動。

但深入分析,恐襲如此激烈密集,恐怖分子如此容易得手,和此前埃爾多安的政策不無關聯。一直以來,他將“庫工黨”武裝與“伊斯蘭國”視為手上的兩張牌:在想推翻巴沙爾政權、消耗庫族武裝時,就暗中縱容“伊斯蘭國”,默許其在土敘邊境往來潛伏,導致其在土境內建立多個秘密據點;在國內選情低迷時,又擇時挑起與“庫工黨”的衝突,並越境“打恐”,造成國內安全形勢惡化、民心思穩,進而影響大選結果。如今,這些政策終引反噬,恐情難在短時內消解。

國家經濟方面,土2015年GDP增長率為4%,2016年上半年也基本維持在4%以上,在新興經濟體中表現搶眼。但受到政變、安全形勢惡化、旅遊業受挫等影響,全年經濟增長恐難脫“高開低走”命運。

經濟發展穩定向好一直是正義與發展党執政根基,亦是埃爾多安強硬施政的底氣。但近年來,通脹高企、里拉貶值、債務比重上升、對外資依賴加大等問題,加上政治不穩、恐襲頻發、外交受挫及世界經濟總體低迷等因素,給土未來發展蒙上一層陰雲。埃爾多安執政以來,出於要政績、打壓軍方干政等考慮,快速推動私有化進程,也不免給國民經濟獨立、自主、健康發展埋下暗雷。人們有理由擔心,土耳其經濟發展與停滯的輪回或又重來,不同的只是埃爾多安延長了這次興衰交替的間隔。

而外交恐怕是埃爾多安最頭疼的部分。2011年以來,土外交錯判形勢、四處出擊,終由“零問題”變成“零朋友”,處境尷尬。今年6月27日,埃爾多安向俄羅斯致歉,與以色列捐棄前嫌,同時改善兩對雙邊關係,在內外壓力下表現出更加靈活的姿態。不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且不說土俄在敘利亞、土以在巴勒斯坦問題上存在結構性矛盾;且不說土、敘事實上的戰爭狀態,因支援穆斯林兄弟會而與沙特、埃及關係冷凍等問題;單看土與北約盟友近期的爭執不下——政變後埃爾多安厲行鎮壓引來美西方批評,加深了因庫爾德、反恐等問題導致的土美分歧,惡化了由於難民、亞美尼亞大屠殺等新仇舊怨深埋的土歐矛盾——就知曉土東西兩面外交尚身陷重圍,並不容易取得突破。

毋庸置疑,執政已曆13年的埃爾多安,是老辣的政客,但為什麼他左支右吾,雖能得一時強勢,卻仍難言化“危”為“機”呢?縱覽國際關係史,一個政客的野心,一個國家的地位,必須與其實力、與地區權力結構和世界形勢相匹配、相適應,否則難免求而不得、反受其罪。

這個道理,不僅在過去,在現在、在未來也仍舊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