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亞洲經濟體表現分化 增長前景依然向好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馬玉潔)今年上半年,由於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發達經濟體復蘇乏力、大宗商品價格疲軟等因素,亞洲經濟體整體表現不及預期,各經濟體表現繼續分化。日本、韓國等亞洲發達經濟體增長乏力,以印度為首的南亞地區則表現出強勁增長勢頭,中國經濟雖有所放緩但增速依然處於較高水準。

今年以來,全球需求不振使得亞洲經濟體,特別是開放型經濟體出口下降。同時,大宗商品價格疲軟則制約了一些以出口自然資源為主的亞洲經濟體的增長。

亞洲開發銀行(亞行)3月底發佈《2016年亞洲發展展望》報告預測,亞洲發展中經濟體今明兩年經濟增長率均為5.7%,低於2015年的5.9%。不過,這一增速在全球範圍內仍屬於較高水準。亞行首席經濟學家魏尚進強調,亞洲發展中經濟體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將在60%以上。

以印度為首的南亞地區仍表現出強勁增長勢頭。根據印度中央統計局數據,今年第一季度印度經濟同比增長7.9%,超出經濟學家此前預期的7.5%。亞行預計,2016年南亞地區經濟將增長6.9%,略低於2015年的7%。

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經濟體雖然出口下滑,但經濟總體保持較快增速。亞行預計,東南亞地區今明兩年經濟增速分別為4.5%和4.8%,較去年的4.4%有所上升。

相對而言,日本、韓國等亞洲發達經濟體的增速則令人擔憂。今年第一季度,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僅增長0.5%,按年率計算增長1.9%。韓國一季度GDP環比增幅也只有0.5%。新加坡在去年錄得近5年來最低經濟增速後,今年一季度GDP環比持平,同比增長1.8%。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戰略政策係副教授傅強認為,在亞洲經濟體中,日本的問題尤為嚴重。他指出,過去日本實現增長最重要的武器就是貨幣貶值,但目前由於英國“脫歐”等因素導致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作為避險資產的日元受到追捧並面臨持續升值壓力,這意味著日本經濟復蘇的動力或將很快衰竭。而作為政策應對,“‘安倍經濟學’無論在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方面,未來的擴展空間都非常小”。

對於韓國,傅強表示,受外部需求減少影響,內需疲弱的韓國經濟在過去3年一直面臨較為困難的局面。但是,日元升值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韓國經濟和貿易壓力。此外,隨著韓國國內結構性改革推進,局部風險得到釋放。因此,儘管韓國經濟仍處於下行通道,其整體穩定性仍值得信賴。

中國經濟繼續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今年第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6.7%,且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產業結構繼續升級轉型。亞行預計,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5%,仍在中國政府設定的經濟增長目標範圍之內。

對於亞洲經濟未來前景,亞行官網前不久刊登題為《亞洲增長前景不悲觀》的文章說,雖然增速放緩,亞洲增長依然強勁,過去5年年均增長率高達6.5%,仍然是全世界增長最快地區。文章認為,通過實施有效的結構性改革,亞洲能夠、也將會繼續引領全球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