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琎
2012年,世界各国媒体根据一份维基揭秘文件报道称,埃及和苏丹计划建造一条跑道,用来轰炸埃塞俄比亚境内青尼罗河上的大坝。埃及和苏丹政府否认这些报道。无论以上报道是否属实,埃及和苏丹确实不希望看到埃塞俄比亚在上游建造大坝。
埃塞俄比亚正在兴建的复兴大坝计划于2017年完工。大坝选址位于尼罗河的两大支流之一——青尼罗河上,设计高度170米,宽1.8千米,一旦建成,将使埃及和苏丹在尼罗河上建造的其它大坝相形失色。
正在兴建中的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
埃及和苏丹认为,这座大坝会侵害她们根据过去达成的协议对尼罗河水享有的历史权利。在经过多年争议后,埃及、苏丹和埃塞三国领导人于2015年3月签署了原则宣言,同意在不损害各方根本利益的原则上,在复兴大坝蓄水、尼罗河水资源分配等问题上进行协商合作。
随后三方达成协议,委托国际咨询公司就大坝对下游的埃及、苏丹的影响开展独立研究。然而,如今完成研究的最后期限已过,研究却几乎没有任何进展。而且随着大坝完工日期的邻近,即使完成了研究也没有时间进行必要的改进了。
下游国家,特别是埃及对这一状况非常不满,但又无可奈何。埃及曾对尼罗河水拥有最大的支配权。而复兴大坝建成后,埃塞就将拥有控制尼罗河86%水量的能力,这将从根本上改变尼罗河水资源的分配格局,在对尼罗河水的漫长的争夺中开启新的篇章。
埃及与尼罗河
提起尼罗河,大多数人会想到的第一个国家是埃及。几千年来,在尼罗河水的哺育下,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为世人留下了无数瑰丽的珍宝。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有一句名言:“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这句话贴切地描述了尼罗河对埃及的意义。埃及的大部分国土是沙漠,超过95%的水源来自尼罗河。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
从法老时代一直到最近,埃及在尼罗河水的分配格局中一直占据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公元前3000年,当古埃及第一王朝统一上下埃及时,东非和中非还没有一个国家能挑战埃及对尼罗河水的使用权。
每年的6月到9月是尼罗河水位的高峰期,有时肆虐的洪水会吞噬数千条生命,但洪水带来的淤泥将尼罗河三角洲变成了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地之一。这片土地不仅供养了埃及,还为许多邻近国家提供食粮。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是埃及历史中的一个核心主题。河水的涨落有一定的规律,水位在每年的5月17日到6月6日间开始上涨,洪峰在9月到来,接着水位开始下降。然而,古代的水文资料显示,水量非常地不稳定,干旱和洪灾时有发生。
尼罗河水量充沛的时期,比如古埃及第一王朝到第五王朝时,是粮食丰盈、人丁兴旺的时代,而过低的水量往往导致饥荒和混乱。圣经中记载的埃及七年饥荒就被认为与公元前1740年的大旱有关。
从法老时代一直到1800年,埃及的人口始终在2百万和5百万之间起伏,这一数字取决于粮食产量和流行病等因素。19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在埃及修建了灌溉工程,尼罗河水灌溉的土地大大增加,人口从4百万增长到了1千万。1971年,阿斯旺高坝建成,埃及几千年来控制尼罗河水的梦想似乎终于实现了,从未有过的丰沛水量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人口也从当年的3千万增长到如今的9千多万。
虽然尼罗河对埃及极其重要,但这条大河的源头直到20世纪中叶都是一个谜。古代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做出过各种猜测。近代许多西方探险家深入尼罗河上流以探求这一秘密。1770年,苏格兰探险家詹姆斯·布鲁斯宣称他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尼罗河的源头。1862年,约翰·汉宁·斯派克提出,源头在维多利亚湖和赤道诸湖。
不同于下游的一马平川,尼罗河上流通航难度很大。埃塞俄比亚的青尼罗河直到1968年才由一支英国和埃塞联合探险队完成了全程航行。沿着尼罗河的另一条支流白尼罗河南下,探险者会发现自己遇到了一片无法穿越的水域——苏德沼泽(“苏德”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阻塞”)。据尼罗河历史专家罗伯特·科林斯的说法,1841年前没有人穿越过这片巨大的沼泽。
直到20世纪,人们才知道尼罗河是一个巨大水系的一部分,这个水系由数十条支流、溪流和湖泊组成,从地中海延伸到非洲中部的山脉和非洲之角的埃塞俄比亚高原。尼罗河是当仁不让的世界第一长河,蜿蜒超过6700多米。然而,尼罗河的水量相对较小,只相当于亚马逊河的2%,其中86%来源于埃塞俄比亚。
历史上对尼罗河的争夺
在埃塞俄比亚与埃及漫长的交往史中,尼罗河水问题是引发两国矛盾的主要问题之一。埃塞俄比亚历史上的第一个有详细文献记载的政权是阿克苏姆王国,其统治者在公元4世纪时皈依了基督教。穆斯林征服埃及后,由于埃塞俄比亚正教会的首领按传统是由亚历山大的宗主教任命的,埃塞俄比亚发现自己主教的任命被穆斯林的埃及控制了。穆斯林还控制了耶路撒冷,拥有驱逐埃塞俄比亚朝圣者的权力。
为了捍卫自己的宗教权利,埃塞俄比亚人开始以尼罗河水威胁埃及。在十字军战争期间,埃塞俄比亚皇帝拉里贝拉(1190-1225)威胁要将尼罗河的支流泰凯赞河(在苏丹境内被称为阿特巴拉河)改道。关于埃塞俄比亚能使尼罗河改道的故事启发了欧洲人。1510年,一个来到埃塞俄比亚的葡萄牙探险家考虑过使尼罗河改道以摧毁埃及的可能性,他甚至请求葡萄牙国王派遣擅长挖掘隧道的工匠。这一计划最终未付诸实施。
但埃及与埃塞俄比亚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双方在埃塞俄比亚的北部和东南边界地带不时爆发冲突。19世纪,埃及与埃塞俄比亚为争夺红海和上尼罗河盆地的控制权开战。决战于1876年在今天位于厄立特里亚的古拉打响,以埃及军队的惨败告终。
此后,欧洲列强对非洲的瓜分使得这场争端的局势更加复杂。1882年,埃及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而埃塞俄比亚在1896年的的阿德瓦战役中击败了意大利侵略者,成为非洲大陆上唯一保持独立的国家。与此同时,殖民列强在尼罗河上游建立了一系列新的殖民地,并在这一地区展开了新的争夺。
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埃及对英国的重要性大大提高。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从英国到达其最富庶的殖民地——印度的航程。对埃及的控制成为英国确保其战略通道安全的关键。而要确保对埃及的控制,就要确保对埃及的水源——尼罗河上流的控制。
英国在尼罗河上游遇到了法国的挑战。法国曾设想在白尼罗河上修建一座大坝,以阻挡英国的影响力进入上游地区,从而建立从东到西横贯整个非洲大陆的殖民帝国。他们组织了一次行动,一队士兵从东非出发穿越埃塞,另一队从西非出发穿越刚果,两队人马计划在白尼罗河边的法绍达会师。
英国人得到了法军行动的消息。刚刚从马赫迪国手中占领喀土穆的英军立即派出一队炮艇载着士兵溯河而上到达法绍达。不到200人的法军不得不放弃对白尼罗河的主张。这一事件奠定了英国对白尼罗河流域的控制。
尼罗河
尼罗河水协议
由于埃及对于英国的重要性,埃及在历史上的几个尼罗河水分配协议中都占有很大优势。1902年,英国与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签订了一项协议,后者保证在任何有关青尼罗河水利工程的问题上与前者协商。
埃及在1922年获得独立后,与英国的东非殖民地谈判达成了《1929年尼罗河水协议》。按照这份协议,埃及有权使用480亿立方米的水量,并对所有上流水利工程拥有否决权。
苏丹独立后,埃苏两国于1959年达成了一份新的尼罗河水分配协议,在尼罗河全年总流量中,埃及分到了555亿立方米的水量,苏丹则得到了185亿立方米。这790亿立方米水量占到了尼罗河年均总流量的99%。而这两份协议都没有包括埃塞,1959年时仍是殖民地的其他尼罗河上游国家也没有被考虑在内。
埃塞皇帝塞拉西为被排除在尼罗河水分配协议之外感到不满,他让埃塞正教会脱离亚历山大正教会的领导,并计划在青尼罗河及其支流上修建数座大坝,花费1千万美元请美国进行了详细的青尼罗河流域土地和水文调查。埃及总统纳赛尔做出反应,他鼓励厄立特里亚的穆斯林脱离埃塞独立,还鼓动索马里为夺取欧加登地区同埃塞开战。
埃塞赢得了与索马里的战争,保住了欧加登地区。然而,长达30年的厄立特里亚独立战争却让埃塞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塞拉西皇帝于1974年被推翻,1993年厄立特里亚赢得了独立,埃塞变成了一个内陆国家,虽然她还拥有青尼罗河的源头。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埃塞高原降水量稀少,导致了一次波及上下游的严重水资源危机。一百万埃塞人因干旱和饥荒死亡。埃及虽然躲过了灾荒,但阿斯旺高坝的发电机却几乎停摆,造成了一场电力危机;尼罗河三角洲的粮食产量也大幅下降。
这场危机使埃及人意识到他们的阿斯旺高坝并没有解除他们对尼罗河上流河水的依赖。在长年的互相敌视后,埃及和埃塞终于抛弃了威胁和对抗的语言,代之以缓和与合作的言辞。
进入90年代后,埃塞的降雨恢复正常,埃及总统穆巴拉克随即重启了萨达特时代建造托施卡运河的计划,这一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灌溉工程将抽取纳赛尔湖中10%的水,用以灌溉埃及的西部沙漠。这将增加埃及对尼罗河水的需求量。
埃塞总理梅莱斯·泽纳维愤怒地抗议道:“当埃及在用尼罗河水将沙漠变成绿色的时候,在埃塞——那些水中的85%的源头——我们被剥夺了用这些水养活我们自己的可能性。”
虽然下游国家对该工程表达了强烈的担忧,但埃塞认为,复兴大坝将惠及所有人。他们争辩道,在青尼罗峡谷中蓄水将减少蒸发,从而增加下游的水量,复兴大坝还将为整个地区提供电力,并能控制洪水,减少下游的淤泥堆积,延长下游大坝的使用寿命。
埃及和苏丹对埃塞控制上游河水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当大坝开始蓄水后会发生什么,3到4年内流量将会减少25%?当蓄水完成后,一旦埃塞高原遭遇旱灾会发生什么?埃塞会不会优先保证自己的用水而不顾下游国家的利益?
在历史上尼罗河水问题一向非常敏感,在将来,这个问题将变得更具爆炸性。目前,埃及和埃塞各有大约9千万左右的人口。如果现在他们不能就如何公平地分配尼罗河水达成协议。那么当20年后两国的人口各自超过1亿人,整个尼罗河流域的总人口达到6亿时,又会发生什么?
结语
复兴大坝提出了一个和水本身一样基本的问题:谁拥有尼罗河?国际法并没有为如何分配尼罗河水资源提供现成的答案。1966年的赫尔辛基协议提出了“平等分配”的原则,这一原则在1999年的《尼罗河流域倡议》中被再次提出。但这一倡议并没有解决埃及和苏丹对她们的“历史权利”的主张与上游国家主张的平等分配之间的矛盾。
建造复兴大坝的计划便从此时开始。
复兴大坝工程是迄今为止非洲最大的水利工程。建成后,其蓄水能力将达到670亿立方米,约为埃塞的最大湖泊——塔纳湖水量的两倍,其发电能力将达到6000兆瓦。
埃塞人希望这一工程能帮助他们的国家摆脱贫困。他们给大坝起的名字“复兴”也体现了这一愿望。埃塞有着将近9千万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内陆国。她还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在2012年187个国家的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名中位列第174位。土地和水资源是埃塞用来发展经济的最重要的资源。如果不加以充分利用,埃塞的经济发展便没有腾飞的希望。
当复兴大坝最终完工时,回答这一问题的最终时刻将到来。埃塞将取走她认为属于她的那部分水,使得埃及和苏丹的“历史权利”成为画饼。在水这一事关存亡的问题上,爆发战争是有可能的,但对各方来说,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仍然是最好的方案。
(来源:中东研究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