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紅:綜藝電影是對嚴肅電影的傷害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關於綜藝電影是否為電影?一方面是《奔跑吧!兄弟》迄今為止收穫3.8億元票房的喜人成績,另一方面是馮小剛批評綜藝電影將導致沒有製片人會願意投資嚴肅的、付出了很大努力的電影。9日,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李少紅撰文表示,和馮小剛一樣對綜藝電影感到困惑業內同行不在少數,並羅列了目前大家談論最多的幾個觀念。以下為全文內容:

我帶來的不是行業達成共識的聲音,而是各種不同的聲音。

馮小剛導演的初衷也許很簡單,只是激勵選手要刻苦認真,不要投機取巧,只靠顏值是沒有生命力的。電影也是一樣。小剛導演使用了6天拍出來的,還有很高的票房這樣的例子,質疑對創作的嚴肅性。這是從創作者的心態出發,對嚴肅電影的生命力受到商業的巨大衝擊的擔憂。他的言論引起的軒然大波。他又重申不是放炮是認真的,這是一直憋在他心裡很久的困惑。幾天來,我了解跟他持一樣困惑的同行不在少數,當然也有不同意見。

這幾天大家談論最多的幾個觀念:

1.綜藝電影對嚴肅電影的傷害。 電影最為文化和藝術,同時也是商品,兼備文化和商品的雙重屬性。到底強調文化藝術的屬性還是商品的屬性?強調文化就必須有文化的內在邏輯,不是商業可以簡單取代的。如果以商業為目的,那麼一切都要服從票房的標準,哪怕不符合藝術創作的規律也必須破舊立新。這成了長久以來永遠的悖論。以戴錦華教授為代表的理論認為:如果電影成了資本的假面舞會,那麼我們就失去電影。

2.觀眾愛看是硬道理。 市場可以改變一切。電影院有放各種花樣的權利,供應商也有提供的資格。綜藝電影改變的是電影院的屬性。這個年輕龐大勇猛魯莽的市場會做很多事。很有可能開發出大螢幕打遊戲的業務,就像沒有電視的時代,電影前面都會加映新聞簡報,現在被央視的新聞聯播取代了一樣。那麼,既然傳統電影在網路可以播出,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網路和電視進電影院怎麼就不行呢?只要不掛羊頭賣狗肉。只要球迷想看,NBA就應該為此更改比賽規則,允許用腳傳球。這算不算“狗肉?

3.綜藝電影算不算新的電影種類,能不能給准生證? 我還真查了一下,電影局給爸爸和跑男的是紀錄片證。所以在這個焦點上對話有點對不上。故事片永遠是故事片,是以劇情敘事,故事為線索的電影類型。《奔跑吧,兄弟》的製片人李亞平談創作歷程,也承認按照故事片的創作模式走不通。因為衛視領導給的要求就框死了,成片時間和內容都必須圍繞著節目播出。是不是電影始終困擾著他們的創作團隊。他們嘗試找來一流的電影專業創作人員,“最後這一切讓我們離《奔跑吧,兄弟》越來越遠。所有可以電影化的努力都宣告失敗。最後他們刪掉了所拍的和劇情有關的設計內容,完全以記錄的方式展現了這個14年最為轟動的一檔真人秀電視節目,結果成功了。

4.這是一個出奇葩的時代。 有一篇文章,雖然不是針對綜藝電影的,但發人深省,啟發我們看清很多現象。來自江南憤青,在一個商業合夥人峰會上的講話。標題不太雅:在這滿是是XX的世界該怎麼賺錢。他有幾個觀點:1)靠辛苦和努力賺不了大錢;2)很多優秀的人在做沒有太大機會的事情;3)投資是關於謊言的遊戲。最後是索羅斯退休時的一句真理作為結論,金融的世界,很多時候就是一場金錢的謊言,最終都是錢玩錢而已,創造一個又一個謊言,讓你跟著玩,你要意識到這是個謊言,加入其中,然後在謊言被大眾普遍接受之後,退出。

5.虎嗅網陳昌業讓小剛息怒。 他說中國電影美學在演進的道路上數次被中斷,新世紀的產業化突變,又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將視頻延展到各種新的螢幕之上,不論是綜藝電影,短視頻,網生代螢幕美學顛覆了銀幕美學。他們接受的是電影教育割裂後的斷代史,因此他們才會全盤接受反傳統螢幕的美學。

6.最後,我提一下三十鋪的薄情郎,關於“馮小剛為何大罵綜藝電影一文,作為結束語。 這一段話也很有意味,“馮小剛提出的隱患如同毒瘤一般,早晚讓中國電影徹底爛掉。當美國人將一部普通電影從2D轉成3D就能卷走中國人幾億票房時,中國電影人該不該認真反思?但可惜的是,我們所看到的反思無非是繼續為票房而票房,逐漸讓電影失去它應有的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