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巴西福塔萊薩7月15日電國際財經聚焦:互利共贏的金磚金融新舉措
新華社記者陳寅
開發銀行和應急儲備安排,兩項金融新舉措成為此間舉行的金磚國家峰會諸多成果中的一大亮點。面向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投融資,為其打造金融防火牆,金磚五國推出的兩大金融新舉措既利於自身發展,也為“南南合作”與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小標題)金融新舉措
金磚國家經濟總量約佔全球的21%。金磚國家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引擎,過去十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同時,金磚國家之間的經貿合作不斷深化,金融隨之成為熱域,在推動金磚國家互融互通的同時,也給國際金融體系帶來“新風”。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金磚國家領導人首次會晤即探討國際金融改革之策,2012年的主要議題之一為金磚國家開發銀行,2013年提議建立金磚應急儲備安排,本次福塔萊薩峰會兩大設想一同變為現實,金磚“金融因子”引人注目。
根據安排,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初始核定資本是1000億美元,初始認繳資本是500億美元並由各創始成員國均攤。銀行總部將設在上海,非洲區域中心將設在南非,行長在金磚國家中輪流產生,首任行長將由印度提名,首任理事會主席將由俄羅斯提名,首任董事會主席將由巴西提名。各成員國財政部長將負責制訂該銀行的具體操作規程。
銀行的性質類似於世界銀行,旨在支持金磚國家及其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初始資金來源於創始成員國,未來增資則依靠金融市場或成員國政府。
根據金磚五國簽署的協議,應急儲備安排的初始資金規模為1000億美元。各國最大互換金額為中國410億美元,巴西、印度和俄羅斯各180億美元,南非50億美元。這一安排日後有望成為發展中經濟體的金融防火牆,有助於其應對外部衝擊,也將對全球金融穩定起到重要作用。
(小標題)內外因素
金磚國家試圖“打破西方把持的金融體系”,部分西方媒體的這一解讀顯然忽視了一個事實,即金磚國家加強金融合作的“內在需求”。巴西外交部區域間機制負責人達米科就表示,成立開發銀行將幫助新興經濟體進行項目融資,各國平均分配認繳資本的方式利於維護銀行的公正性。
金磚國家稟賦各異,發展模式也不盡相同,這給五國拓展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五國的市場、資源、技術、資金、勞動力等要素相結合併輻射到外部,世界經濟將出現新的“增長源”,也將帶動全球政治、經濟、貿易和金融多極化。同時,金磚國家的共同特徵是金融市場不很成熟,應對外部金融衝擊的能力相對不足。在此背景下,金磚國家尋求全方位合作實為必然之舉,金融的催化作用必不可少。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10年達成的改革方案,其約6%的份額將向有活力的新興市場和代表性不足的發展中國家轉移。但由於美國國會遲遲不予通過,導致改革被迫擱置。而IMF改革得不到落實,將影響到IMF增資擴容,導致IMF沒有足夠火力對抗危機,不利於全球金融穩定。在美國逐漸退出貨幣寬鬆政策的背景下,許多新興經濟體需要一個金融防火牆以緩解國際資本流動對本國經濟的衝擊。
應該說,現有國際金融體系已無法匹配世界經濟新格局,“南北鴻溝”成為制約世界經濟復蘇的一大因素,這也讓新興經濟體認識到完善這一體系的必要性。《福塔萊薩宣言》就指出,2010年決定的份額改革遲遲未能落實,已對IMF的公平性、可信度和辦事效率造成嚴重負面影響。
(小標題)互利共贏
金磚國家的金融新舉措被外界普遍認為是金磚國家在財金領域合作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既利於五國,也將產生正面外溢效應。墨西哥國立理工學院教授馬丁內斯認為,金磚五國決定成立開發銀行是一件好事,將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內部的份額改革起到推動作用。他希望開發銀行能向墨西哥等非金磚國家開放。
巴西總統羅塞夫強調,開發銀行的成立不針對任何組織。印度總理莫迪說,開發銀行的運作將植根於發展中國家自己的經驗,不僅僅致力於金磚國家發展,還將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援。
南非總統祖馬說,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成立標誌著一種全新融資舉措的誕生,是後佈雷頓森林體系時代具有開創意義的歷史事件。當天簽署的包括設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應急儲備安排等一系列協議標誌著五國加強了在金融和經濟領域的合作,並將幫助各國繼續解決不平等、貧困和失業等挑戰。
有專家認為,該銀行的成立還為金磚國家建設性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提供合作平臺,提高金磚國家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在國際經濟事務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朝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有益補充,而非替代。基於平等包容的金磚國家金融新舉措將推動國際社會“新氣象”顯現:世界經濟更加平衡、全球治理更加有效、國際關係更加民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