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6岁的马天得是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一名皮影制作艺人。虽已是古稀之年,却“走火入魔”般地热爱着皮影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 吴桐 摄
中新网兰州6月2日电 (吴桐)“一张皮能文能武,三根筋从古到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秦亭镇乔李村村民马天得,是一名皮影制作艺人。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却“走火入魔”般地热爱着皮影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
今年76岁的马天得,年轻时,经常参加流动演出戏班。逢年过节、庙会节会,他都会收到演出邀请。
“修身养性同时,也增加收入。”马天得说,一年下来,仅是皮影演出的收入,就够一家人开销了。
演出时,一边唱,一边双手操纵几根细细的竹棍,控制皮影人物的动作,应了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一句话: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三尺生绡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
马天得介绍说,沿袭传统戏曲的习惯,皮影人物被划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每个人物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
闲暇时间,马天得还尝试做皮影。因其制作过程复杂,他不断摸索实践。处理皮质、雕刻,人物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最后用线连成一体。
图为马天得制作皮影。 吴桐 摄
马天得说,绘画染色是皮影制作重要一道工序。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花、草、云、凤等图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图案。人物涂有各种颜色,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
走进马天得工作室,除了满屋子色彩鲜艳、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皮影之外,一整套的雕刻刀具也是老人倍感自豪的。五十余把刀具摆放整齐,刀具有宽窄不同的斜口刀、平刀、圆刀、三角刀、花口刀等,很是讲究。
制作、演出、挑线、出售……马天得说,皮影不仅圆了他的“艺术梦”,更是成为他养家糊口的一项技能。
“制作好的皮影,会有戏班购买,供演出用,也有爱好皮影的收藏者购买,每年下来,收入也有一万元左右。”马天得说。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如今,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喜欢皮影艺术的人越来越多,不管是演出还是制作皮影,有人喜欢,我就感到很有成就感。”马天得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