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三部曲》传闻要进春节档,然后呢?

text

作者 | 七月

可能成为春节档影片中的“异类”?

近期,业界有不少传闻称,《封神三部曲》的第一部将参与到2021年春节档的影片厮杀中来。

回头来看,春季档影片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第一主题是“合家欢”的影片虽然依旧是春节档的类型首选,但已经不再具备绝对优势了;一些差异化类型的重工业大片开始进入这个档期,并通过现实主义“本质”与大众之间的共鸣实现了突围。

对比看来,奇幻神话题材的《封神》第一部与其他春节档影片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封神》第一部既不属于长期以来占据氛围优势的“合家欢”影片,又不属于近几年凭借共鸣突围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目前来看,其调性似乎与春节档的匹配度并不高。

然而,《封神》的“异类”并不仅仅于此。从总投资30亿、三部连拍的制作体系来看,《封神》才是更能体现国产电影工业体系、真正意义上的硬核重工业大片。

作为如今国产电影工业体系建设水平的最直接代表,《封神》的各方面表现显然值得整个电影产业关注。

接下来两部《封神》该如何选择档期?

档期选择有限。

针对《封神》第一部要定档2021年春节档的传闻,其实整个电影行业对这部影片的第一关注点在于,影片是否符合如今春节档的调性。其实从春节档影片的变化来看,这一点并不难理解。

前几年,在“全民观影”的市场热度和“贺岁”的氛围加持下,选择在春节档上映的影片大多数有着“合家欢”的第一主题,比如《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美人鱼》;随后,《红海行动》《流浪地球》等有着差异化类型的重工业大片开始加入到春节档竞争中来,但不难发现,这些影片是凭借着现实主义题材内容带来的共鸣实现了突围。显然,现实主义的共鸣诉求已经成了春节档影片的一大关键,而不是国产电影工业化制作。

可以看出,奇幻神话题材的《封神》与以往的这些春节档影片有所不同,既没有“合家欢”元素,又没有现实主义内容本质,实际上是真正意义的硬核重工业大片,似乎与如今春节档的匹配度并不高。

当然,如果《封神》第一部确实会在2021年春节档上映,并能够实现市场突围,这或许可以进一步打开春节档影片的更多类型空间和市场可能性,对于《封神》接下来两部影片的档期选择也有着直接影响。

实际上,从现有国内市场来看,重点档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直接影响着《封神》的档期选择。如今,四大档期中的贺岁档优势所剩无几,既没有春节档和国庆档的单日爆发力,又没有暑期档的年轻群体人口大红利,档期竞争力逐渐弱化,难以产出更高票房,不再被所谓“大片”重视。

而接下来需要市场去消化的头部主旋律影片不在少数,春节档和国庆档对于单部头部影片的助推作用力已经体现得非常明显。春节档和国庆档自然成了释放这些头部主旋律影片的最优选择,其他具有不错卖相的热门影片只有较为有限的席位可以入座。

由此可见,《封神》的档期选择十分有限,目前来看最为适合的选择是暑期档这样适合发挥长尾效应的长档期。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建党100周年,2021年的暑期档也成了一部分主旋律影片的“优选窗口”。

尤其是,不同于上映前话题度极高的《八佰》可以通过大众共鸣实现引流,有着极高的投资成本的《封神》想要收回成本,并实现不俗的市场表现,必然要与重点档期强强绑定,才能实现更多的票房爆发力。

等待观众检验的硬核重工业大片

国产电影工业体系的试金石。

回看近几年的市场表现,从科幻灾难类型的《流浪地球》到战争历史类型的《八佰》,国产重工业大片正在不断挖掘不同类型单片的市场深度,也成为了市场的一个绝对的主力。

不难发现,目前市场上已经成功的重工业影片绝大多数是有着现实主义题材“内核”的。毕竟,整个市场和大众已经来到了以智取胜的内容时代,而非“以量为先”的流量时代,能够引起共鸣的内容恰好可以成为国产大片崛起的最大动力。

对比之下,《封神》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总投资30亿的系列奇幻神话电影,《封神》与现实主义题材内容并没有多少关联度;采取了三部连拍的拍摄方式、在视觉特效等制作层面上进行了更多投入,《封神》已经算得上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国产硬核重工业大片。

不同于既是现实主义影片、又是重工业影片的《红海行动》等电影,可以通过大众共鸣炒热市场,从而带动影片的工业化制作获得认可,《封神》大投入的工业化制作能力是接受市场检验时的唯一标准。

实际上,观众是如何接受《封神》的,这不仅仅将现有国产电影真实的工业化制作水准摆在行业面前,还将直接决定接下来国产电影工业体系以及硬核重工业大片的发展。

对于国内电影市场而言,重工业大片是必需品。疫情之前的市场已经进入到了微增时代,随着影片量的饱和,市场不仅没有实现更多的“增量”,反而原有的“存量”基础有所流失,只有重工业大片才能带动市场恢复上行趋势。而在疫情的不可逆影响下,市场需要长期面临观众的观影信心不足、影片供不应求等问题,这也需要重工业大片来激活大盘热度、加快复苏脚步。

更何况,目前的重工业大片更是通过现实主义内容带来的共鸣,实现市场深度的挖掘。如果完全摆脱疫情影响的市场仍保持微增趋势,这些影片的天花板将会很快出现。那么,想要突破“击穿”这个天花板,必然需要真正硬核的重工业大片在市场上实现突围。

国产电影工业体系需要重新被评估

疫情之后风险加大。

可以说,作为第一部国产硬科幻影片,去年春节档拿下了近47亿票房的《流浪地球》,在电影制作上克服的难题,成功地让整个产业开始关注工业化的问题,并为《封神》解决了工业化起步的难题。而对于《封神》来说,要做的就是将国产电影工业体系的标杆立起来。

然而,疫情给国内电影产业带来了“致命性”冲击。如今北京文化再来发展《封神》这样大投入的硬核重工业项目,所面对的国内市场与疫情之前已经有了极大不同,需要思考之前规划的工业化建设是否依旧可行。

尤其是,疫情极大地影响了全球电影制作体系,好莱坞这样运作了一百年、更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在今年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足以引起不止北京文化一家公司,甚至是整个国内电影产业的重视。

从现有的国内市场来看,国产重工业大片的发展主要面临着几大问题:

首先,对比好莱坞,国产重工业大片在疫情之前就面临着现金流不足的问题。这一点并没有在疫情之后得到解决,反而更加凸显“影市寒冬”的到来。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下,《封神》这样大投入的工业化体系尝试是带有更高风险性的投资亏损的。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全球发行实际是好莱坞大片能够进行大投资的底气所在,而国产大片受制于全球发行网络的未建立。好莱坞大片通过全球票房的大回报,足以支撑其大投入的体量,但国产大片基本上90%的票房产出都来自于国内市场,更高制作成本的投入带来的是更不确定的投资回报。

此外,对于大部分国内影视公司来说,由于目前国产大片不断刷新着单片天花板的高度,重工业影片肯定是他们接下来的倚重,但《封神》这样的高投资工业大片实际上风险性在加大。尤其是,这样大投入的项目在疫情之后的市场下,能够给公司带来多少收益尚不可知。

以北京文化为例,其艺人经纪、剧集综艺等其他业务的收益明显下跌,决定了公司接下来更倾向于电影业务。而在文旅项目上,北京文化去年拟收购东方山水,想要在密云区打造一个电影小镇,对电影IP有所需求,也是走了电影业务垂直发展的路径。显然,在北京文化的整个公司规划里,《封神》无疑占了很重要的一环。

不过,从去年和今年前三季度均为亏损的财报来看,北京文化还承载着重重的现实压力。北京文化遇到的压力其实是整个行业都在面临的困境,接下来的产业想要真正支撑起工业化体系的建设,无疑需要更多的“封神”不断出现,但全球疫情重创后的电影工业是否能够支撑在这个节点起步的中国电影工业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