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危機幾宗“最”

新華國際

text

烏克蘭東部戰事近期重新吃緊。隨著法國總統奧朗德、德國總理默克爾6日造訪莫斯科、美國考慮要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危機的新一輪博弈展開。當前博弈中,美國、俄羅斯、歐盟各國與烏克蘭各方利益訴求或交織、或衝突,怎一個亂字了得。

最受氣:烏克蘭

在當前的衝突中,烏克蘭政府與東部民間武裝雖然為直接當事方,但對局勢如何走卻並沒有掌控權,自己國家滿目瘡痍,各自訴求能否得到滿足還要看各大國博弈情況,可謂是夾在中間兩邊受氣。

烏克蘭危機去年秋天本來有所起色。2014年9月5日,烏克蘭問題三方聯絡小組在明斯克達成停火協定。此後雙方流血衝突儘管沒有完全停止,但還是有所緩和。去年12月24日,聯絡小組在明斯克還達成了更加具體的烏政府同民間武裝交換俘虜的協議。但從那以後,會談開始出現問題,多次取消或延後。隨後,烏克蘭東部局勢開始惡化。今年1月,先是一輛搭載平民的巴士被導彈襲擊,後是頓涅茨克機場發生激烈戰鬥,再後來濱海城市馬里烏波爾遭重武器襲擊,傷亡嚴重。

有分析人士認為,對烏克蘭政府而言,他們的政策走向很大程度上受美國與歐盟影響,而美國與歐盟在一些問題上意見還不統一。在這種背景下,烏克蘭政客一方面想拿下東部以贏得足夠談判籌碼,另一方面又缺乏把這件事做成的能力,只能不斷地在執行美國意圖和執行歐盟意圖之間搖擺。這種搖擺正是基輔在面對民間武裝時處於劣勢的根源所在。

而對於民間武裝而言,他們的訴求同樣得不到滿足。有評論家指出,不少民間武裝希望東烏克蘭直接併入俄羅斯,但俄羅斯根本沒有能力再吞下東烏克蘭。這決定了民間武裝的日子也很難過好。

最無奈:俄羅斯

當前烏克蘭危機相關當中,最無奈的恐怕是俄羅斯。

對俄羅斯而言,在烏克蘭危機發生前,基輔的亞努科維奇政府雖不能說親俄,但並沒有完全倒向西方,烏克蘭仍可以作為戰略緩衝地帶在俄羅斯與歐盟和北約之間存在。但危機的發生打破了這一均勢,美國的介入讓原本為俄歐博弈的烏克蘭局勢發生逆轉,均勢被打破,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受到嚴重壓縮。

評論人士指出,正是為應對這一局勢,俄羅斯吞併克裡米亞,強力反擊了美國的介入。但這一做法的副作用明顯,俄羅斯遭到嚴厲制裁,同時面臨油價下跌,經濟受到重挫。同時,俄羅斯與歐盟之間建立新關係的努力徹底失敗,俄方在烏克蘭也沒有了迴旋餘地,其他東歐國家則對俄的顧慮加深。

這一結果顯然是俄羅斯不願看到的,正因為此,俄方在相關各方中應是最希望烏克蘭局勢平息的。這將直接影響到俄西關係和俄羅斯經濟。但分析人士指出,俄羅斯的無奈就在於,它不能將克裡米亞還回去,而且只能接受烏克蘭實現聯邦制。這兩點很難得到基輔和歐盟的認可,烏克蘭衝突也很難平息。

最矛盾:歐盟

在5日前往基輔會見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之後,法國總統奧朗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立刻馬不停蹄地奔赴莫斯科,6日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這麼緊密的安排,顯示出歐盟各國的著急和心態的矛盾。

對歐盟而言,歐俄對抗不符合其利益。與俄羅斯在經貿、能源等問題上的聯繫讓歐盟不希望雙方鬧翻,因為這將讓歐洲各國利益受損。但另一方面,歐盟又必須做出反應,這一方面是因為美國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東歐國家的要求。歐盟如果不制裁吞併克裡米亞的俄羅斯,政治上可能分裂。

在這種背景下,歐盟不得不一方面制裁俄羅斯,另一方面又試圖緩和雙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對峙。這種矛盾心態,在奧朗德與默克爾的急迫上體現得相當明顯。

最陰險:美國

當前烏克蘭局勢,得益最多的一方無疑是美國。這一結果,來源於美國在幕後持續推動危機進展,通過這一危機牽動相關各方,為自己謀利。

首先,通過烏克蘭危機,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受到了壓縮,經濟遭遇重挫;原先與俄羅斯經貿關係緊密的歐盟國家加入制裁陣營,與美國綁在了一起;東歐各國對美國在安全上的依賴加深,美國得以在這些地區加強軍事存在並啟動北約組織。

這些進展與美國的暗中推動分不開。近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公開承認,美國去年曾參與推動烏克蘭的政權更迭過程,證實了去年年初美國助理國務卿紐蘭電話錄音洩露之後媒體的猜測。在那段錄音裡,紐蘭爆了粗口,抱怨歐洲盟友不給力。她還和時任美國駐烏克蘭大使傑佛瑞·派亞特商量起了烏克蘭新政府的人員構成,儼然一副背後大佬的口吻。

近期,隨著烏克蘭戰事再起,美國國內又開始討論起向基輔提供武器的問題,這很明顯是不想讓戰事消停下去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