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中國當代文學書香飄韓國

text

新華社首爾6月19日電通訊:中國當代文學書香飄韓國

新華社記者彭茜

近日,韓國演員兼導演河正宇開拍中國作家餘華的小說《許三觀賣血記》的消息引得韓國媒體熱議,中國當代文學的書香再度遠飄韓國。

河正宇接受採訪時表示,《許三觀賣血記》是他最喜歡的一部小說,一定要把這個“令他感動的故事”拍好。

“河正宇選擇拍攝《許三觀賣血記》,一方面是由於該小說在韓國很受歡迎、讀者甚眾;另一方面則可能是導演欣賞小說在喜劇性和悲劇性上的獨特結合,並從中發現了中國與韓國的相似之處,”韓國文學評論家、首爾大學中文系教授全炯俊對新華社記者說。

《許三觀賣血記》韓文版入選韓國《中央日報》百部必讀書,其故事2003年還搬上了話劇舞臺。迄今為止,餘華的大部分作品已陸續在韓國譯介出版,亦成為韓國高校中文系的研究重點。

韓國漢陽大學文化創意係教授安昶炫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餘華作品中對中國社會現實的關注,正是其在韓國受歡迎的原因。韓國人過去關注中國古代歷史和文化,偏好歷史演義和武俠傳奇。但近年來隨著中韓交往的日益密切,韓國人越來越渴望閱讀當代中國文學,了解中國人當下的想法和生活。

餘華等中國當代作家撰寫的反映中國現實和時代變遷的小說,成為韓國出版界的新重點。在韓國最大的書店教保文庫,當代中國文學已擁有一席之地。蘇童的《碧奴》、王安憶的《長恨歌》、韓寒的《三重門》等榜上有名,此外還有因影視作品而揚名的《山楂樹之戀》《失戀三十三天》等。

“從文革後的傷痕文學直到現在底層敘事的中國文學,中國的當代文學發展一直充滿活力。這些作品有深度,有厚度,有感動,有洞察,令人佩服,”全炯俊說。

2007年是韓國出版中國小說的轉捩點,由2006年出版中國文學的五種大增至24種。有學者將其歸因於中韓作家會議、國際圖書展覽會帶來的出版交流,以及北京奧運會引發的韓國民眾對中國的好奇心。

韓國最大的出版社民音社近年來相繼出版了中國作協精選的《中國現代小說選》和莫言的長篇力作《蛙》。2012年,《蛙》歷經兩年翻譯在韓國出版,好評如潮。

“《蛙》是一部很感人、很人性的作品,反映了當代中國人的故事和他們關心的問題,正如韓國人平日從報紙上讀到的,”民音社的著作權部理事南有宣說。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後,《蛙》的銷量一度上升,迄今為止已銷售1.2萬冊。全炯俊說,莫言的獲獎使韓國的中國文學讀者數量大增,口味也更加多樣化。

此外,中國作家蘇童也在韓國出版界備受矚目,他的《離婚指南》《米》《碧奴》等多部作品都已經在韓國翻譯出版。王蒙、王安憶等人的作品在韓國也有一定讀者。

南有宣表示,民音社將繼續關注中國的小說,計劃出版更多莫言和韓少功的小說,並希望尋找好的哲學、歷史和人類學題材的作家。

全炯俊認為,未來韓國在選擇譯介中國文學作品時,應當超越商業性,讓更多通過文學批評檢驗的好作品被介紹到韓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