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灭》:塔可夫斯基早就拍过了,而且更发人深省

亚太日报

text

影片《湮灭》改编自《遗落的南境》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该系列讲述了:某个外星种族创造了一个生物体。然而由于一次彗星冲撞,这个生物体碎裂开来,其中一块碎片坠落到了地球。之后在人类的激发下,碎片脱离了休眠,开始生长,进而形成了X区。为了研究X区,政府机构南境局先后向其中派遣了12支考察队。电影所聚焦的正是第12次考察。

《湮灭》海报

小说中出现的生物体,我权且称它为“超智慧体”。超智慧体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它拥有远远超过人类的科技水平的神奇力量,人类根本无法与之抗衡;第二,它的行为没有目的性,纵使有,也是人类的智慧所无法理解的。《遗落的南境》中的生物体正好符合这两个特征:首先,它能够进行分子与膜级别的操作,能复制和改造生物体,甚至还能改变时间和空间。其次,它是外星人的造物,而制造它的种族已经在彗星冲撞中灭亡了,所以人类无从得知它的行为的意义。

超智慧体并非是《遗落的南境》的首创,在斯坦尼斯拉夫·莱姆的《索拉里斯星》、亚瑟·克拉克的《童年的终结》和《2001:太空漫游》中皆出现过这样的生物体。《索拉里斯星》讲述了:心理学家凯文被派遣到索拉里斯星的空间站上,探寻空间站工作人员行为异常的原因。在调查中他逐渐发现,索拉里斯星上生长着一个液态的巨型生物,这个生物可以窥视人类的心灵,并把他们心中最重要的人复制出来。这些复制人的出现令空间站的工作人员们陷入了感情的折磨当中。凯文也不例外,他死去的女友复制了出来。这个故事曾经被数次搬上大银幕,最杰出的版本当数1972年苏联导演塔可夫斯基指导的版本。

2002年美国版《索拉里斯星》

在大多数刻画人与另一种族(外星人、人工智能或神魔鬼怪)交往的作品中,作者总会或多或少的赋予另一种族以一些人格化的特征,让它们像人类一样思考,像人类一样行动,甚至还有跟人类共通的情感。这很自然,因为人的意识是主观的,所以人在对待其它事物的时候,很难做到不给它们打上自身的印记。然而,人类只不过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分子,没有理由认为宇宙中的其它事物会具备和人类相似的思维和情感,事实上,整个宇宙几乎都是非人性的。

人性的一个典型特征是:人会预设一些目的,然后根据目的来采取行动。另一方面,宇宙中的大部分事件都是没有目的,当使它们能够发生的条件都具备了,它们就发生了,如此而已。超智慧体就是非人性的宇宙的象征,它的行为没有任何目的,不像其它科幻小说中的外星人要来毁灭或者拯救人类。超智慧体扮演的是一个无情的上帝的角色,它在力量和心理双重层面上摧毁了人类的傲慢,使人类意识到自己在宇宙中是多么的渺小。

《潜行者》:一个作家、一个科学家和一个潜行者进入陨石造成的区中寻找能够实现愿望的房间。

1979年,塔可夫斯基又拍摄了一部电影《潜行者》。《潜行者》故事的起因也是一块天外陨石击中了地球,在地球上创造了一块神秘的“区”。区里面的空间变幻莫测、危机四伏,只有经验丰富的人才能安全进出,这些人被称为“潜行者”。传说在区的深处隐藏着一个可以实现愿望的房间。影片的主人公便是一位潜行者,一次他接受一位作家和一位科学家的聘请,带领他们进入区中,寻找那个房间。

《潜行者》是一部象征主义电影。其中的房间对每个人物都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对于作家,它代表着真实而丑陋人性,作家害怕进入房间以后,自己人性中最隐私最阴暗的一面会暴露出来,所以最终对房间望而却步。对于科学家,房间代表着危险,他害怕房间会被恶人利用,给世界带来灾难,所以打算毁灭房间。对于潜行者,房间是他人生价值的源泉,通过引领有愿望的人来到房间,他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有价值。同时,潜行者也是导演塔可夫斯基的自我隐喻。对塔可夫斯基来说,房间代表着艺术的世界,而他就是带领人们到达艺术世界的潜行者。

《湮灭》的故事大纲以及超智慧体的设定和《潜行者》《索拉里斯星》非常相似,杰夫·范德米尔在创作这部小说时是否受到了二者的启发,不得而知。然而,《湮灭》未能达到《索拉里斯星》或《潜行者》的高度。作者只满足于在小说中罗列科幻、冒险、恐怖、悬疑等各种惊奇元素,却没有给读者留下任何启发。这令这部号称“击败三体,获得星云奖”的小说怎么看都不那么实至名归。

《潜行者》剧照

至于由小说改编而来的电影就更差强人意了。其失败的原因首先是故事不完整。原著《遗落的南境》三部曲是一个连续的整体,第一部《湮灭》只是引出问题,这些问题要到后两部才会得到解决。电影只截取了第一部,虽然导演勉强编出了一个结局,但是影片仍然留下了很多问题没有交代清楚。

其次,影片对原著的修改过多,除了大框架没变以外,整个故事基本上都被重写了。在原著中心理学家的秘密是推动整个剧情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到了电影里面却改没了,取而代之的是用一个心理崩溃的队友来强行制造冲突。小说中的爬行者也换成了一头丧尸版大狗熊。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最主要的意义是为了利用原作的知名度来吸引观众。在原著的基础上做适当的修改可以,但把原著推倒重来,只会让原著粉丝感到上当受骗。

再次,好莱坞倾向打造商业性、娱乐性强的电影,哲学性浓厚的作品从来都是它的软肋。而《湮灭》牵涉到的超智慧体恰恰是一个非常难解的概念,阐释不清的话,只会徒增困扰,并显得是在故弄玄虚。这恰恰就是影片给观众留下的印象。

最后,电影和原著一样都缺乏核心思想,仅仅试图通过华丽的特效和惊悚桥段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但是这个时代的电影观众早已见识过《阿凡达》那样的奇观和《异形》的恐怖了,难道还会被这些伎俩轻易的征服吗?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