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志暉)100年前,人類夢遊般滑向世界大戰的深淵。人們討論戰爭如何結束,更不能忘記戰爭因何而起。相比早已握手言和的歐洲,今日亞洲,尤應反思。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以“一戰論中日關係,說是為了避戰。拒不為侵略歷史道歉,說是為了友好。參拜靖國神社,說是為了和平。解禁集體自衛權,說是為了安全。這著實令人費解,更令人不安。
我們無法阻止先人釀成歷史悲劇,但必須為自己和後代做出明智的選擇。為了和平,我們不得不向安倍首相發問。
關於歷史
問題一:安倍先生認為,“侵略的定義在學術界和國際上尚無定論,從不同角度看這一問題的結論也不同。
那麼,日本一戰之後攻佔青島,1931年侵入中國東北,1937年開始全面侵華,把百萬兵力投入中國,僅南京大屠殺就奪去30萬中國人的生命。究竟從哪個角度能看出這不是侵略戰爭?
問題二: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在《停戰詔書》中宣佈已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波茨坦公告》說:“欺騙及錯誤領導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權及勢力,必須永久剔除。並且強調“《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
天皇詔書以及用千萬人生命換來的《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今天還算不算數?
問題三: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當時兩國聯合聲明明確表述:“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國過去由於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但如今日本官方審核的教科書對“慰安婦、細菌戰、南京大屠殺等史實的表述卻扭扭捏捏,甚至顛倒黑白。如此“反省,何談對歷史負責?
關於當下
問題四:1978年,東條英機等14名日本甲級戰犯被供奉到了靖國神社,此後日本天皇再也沒有前往參拜。首相卻執意拜鬼,甚至向亡靈“彙報工作。政治私利和人類良知,安倍先生選擇哪一端?
所謂參拜是為了向“英靈發誓不再戰、祈禱和平,難道在世界人民面前發誓不是更好嗎?
問題五、日方不斷散佈“中國威脅論,並稱將阻止中國“掠奪他國的領土。如此公然攻擊鄰國,令人震驚。一個連自己的歷史舊賬都沒算清的國家,有什么資格告訴中國怎樣才是負責任的?
問題六、日本經濟持續不景氣讓民眾憂心忡忡,作為領導人,不去改進所謂的“安倍經濟學,卻把政治資本消耗在極端民族主義事業上,並且大力擴軍備戰,挑戰和平秩序,縱然國內支持率下降,亦不為所動。借用您的“歷史相似論,這種情形是否與二戰前的日本相似?
問題七、安倍先生有重塑日本國際地位的鴻鵠之志,四處遊說開展所謂“地球儀外交,策劃構築“對中包圍網,建立“東方新北約。但是,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別人不安全的基礎上,日本就能成為一個“正常國家嗎?
關於未來
問題八、安倍先生在首次執政時稱,“要脫離戰後體制,必須修憲。再次上臺後又多次說,修改憲法是畢生的政治理想。
那麼,首相先生的意思是要把日本帶回尚武國家的軌道上嗎?日本自衛隊是否會“巡邏到珍珠港?
問題九、日本渴望強化美日同盟。但看似親密的美日,其實都在打著自己的算盤,都想借對方的力量去實現自己的目的。
早在一戰爆發前,日美之間就圍繞在華利益問題矛盾重重,並最終導致二戰遠東戰爭策源地形成。二戰後,日本與強國結盟彌補自身野心與實力間的鴻溝。但同床異夢的“同盟會維持多久?
問題十、日本自江戶時期就有“有再必有三的諺語,告誡人們,相同的事情如果發生過兩次,往往很容易再一次發生。日本是一戰的受益國,是二戰的發起國,在全世界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努力中,日本在哪裏?
“歷史不會重復,但總會押著同樣的韻腳。100年前歐洲的那個夏天,不應在亞洲重現。
中國不會讓歷史成為包袱,但從一戰中被迫簽訂“二十一條的恥辱到二戰中“大東亞共榮旗號下遭受的殺戮,中國人永志不忘。以史為鑒,面對當今首相的“強大日本夢,中國乃至世界又如何能放下警惕?
安倍先生曾多次表示希望與中國領導人會晤。與其會晤,不如先回答這些問題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