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上那些“祖國的陌生人”

亞太日報

text

文 | 亞太日報特約評論員劉旸

來自全世界的掌聲要送給裡約奧運會上兩位奧林匹克精神的代表,一老一少,49歲的阿爾德哈尼和18歲尤絲拉。

尤絲拉

為躲避敘利亞戰火,在去往歐洲的逃難路上,由於船只嚴重超載,她勇敢跳入冰冷的海水,結果救了一船20多人……,敘利亞難民尤絲拉在奧運會開幕之前就引爆輿論淚點。當她出現在女子100米自由泳預賽中時,沒有敘利亞國旗國歌。她戴著五環標志的白色泳帽,用1分04秒66,講述了一個蕩氣回腸的故事。她不代表任何國家,卻無法抹去身後處在苦難中的祖國;她一個人奮鬥,卻為無數流離失所的人們帶來希望的曙光和追夢的力量。

阿爾德哈尼

另一個孤獨的身影來自科威特,卻“不屬於”科威特。老將阿爾德哈尼在男子飛碟雙多向比賽中摘得金牌,卻不能送給祖國;他拼到了升國旗的權利,卻不能升起祖國的旗幟。國際奧委會因認定科威特政府干預本國奧委會工作而對其實施禁賽。阿爾德哈尼不得不以“奧林匹克獨立運動員”身份參賽,身為軍人的他一邊在賽場堅強戰鬥,一邊為祖國命運傷心。科威特有40年奧運參賽史,這本應該是第一枚金牌,他本應該可以帶給祖國這份榮耀和驕傲。

奧林匹克精神無國界,運動員卻都有祖國。歷史上曾出現過不少運動員,在特定的歷史和政治環境中,不能代表祖國出戰的“錯位現像”,這些案例大多發生在兩次世界大戰的殖民主義時期。戰爭曾讓1916年、1940年和1944年的三屆奧運會“停擺”,而在那前後舉辦的奧運會也必然受到殖民侵略和民族獨立進程的影響,很多運動員面臨國家屬性爭議。

1908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美国代表队

1908年倫敦奧運會上,擔任美國旗手的是美籍愛爾蘭人,為了向當時統治著他的故國的英國愛德華七世及王後表達不滿,他沒有遵循禮儀,在應該將旗幟下垂的時候,故意高擎國旗,盎然揮舞,引發一陣騷動。

芬蘭雖然獨立參加那屆奧運會,但當時仍在沙皇俄國的統治之下,開幕式入場儀式上不得不與沙俄組成一個代表團。憤怒的芬蘭人認為這是不折不扣的恥辱。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顧拜旦不得不和稀泥,決定如果芬蘭取得獎牌,升旗儀式上就在沙俄大旗上再加一面小三角旗,以示芬俄區別。當時隸屬於奧匈帝國的捷克斯洛伐克運動員也提出類似的問題,顧拜旦依舊葫蘆畫瓢“糊弄”過去。

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

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上,這些問題仍沒有得到圓滿解決。芬蘭與俄國依然冰炭同爐。奧匈兩國各具獨立性,但擁有一位共同的奧地利君主。奧地利想和匈牙利分出主僕關系,又不願意給捷克與匈牙利同等待遇。顧拜旦絞盡腦汁想出個“政治體育地理”的新詞兒,又“糊弄”過去。

奧運史上最著名的“祖國的陌生人”叫孫基楨。1988年漢城奧運會開幕式現場,當這位76歲老人作為火炬手跑進體育場時,賽場沸騰了。韓國人情緒失控、痛哭流涕,因為他的名字記載著韓國一段屈辱的民族史,也見證了這個民族的復興史。

孫基楨

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出生在朝鮮新義州的孫基楨奪得馬拉松比賽金牌,這是亞洲人第一次在長跑項目中獲得奧運會冠軍,並創下新的奧運紀錄。這本應該令他興奮無比,但他高興不起來,這次跨時代的成功反而將日本國旗在賽場上升起來。因為當時朝鮮半島全境被日本占領。日本強迫使用日語,強迫孫基楨改成日本名字“孫龜齡”,如果他獲得奧運會獎牌,必須向日本國旗行注目禮。

孫基楨在賽後接受記者采訪時,否認自己是日本人,但是日本翻譯官沒有如實翻譯。攝影記者給他拍照時,他故意遮擋了運動衣前的“太陽旗”。孫基楨奪冠,東京沒有為他舉辦慶祝活動,同時禁止為他舉行任何慶祝活動。當時的《東亞日報》在頭版刊登他獲勝的消息,並在照片上做手腳,摳掉了汗衫上的日本國旗。日本占領軍大為光火,逮捕並拘禁了報社人員,報紙也因此停刊3 個月。

《東亞日報》對孫基楨運動衣前的“太陽旗”進行了處理

近代中國也有被多國侵略的歷史,但從未成為任何一個國家的殖民地。中國也出現過一位運動員,差點也成了“祖國的陌生人”,他就是中國參加奧運會的第一人,曾經的中國第一飛人——劉長春。

劉長春

劉長春在奧運會賽場上拼搏(第四名)

日寇扶植的偽滿洲國為騙取世界各國承認,電告國際奧委會,擬派劉長春為偽滿洲國選手參加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當時的國際奧委會居然還復電同意了。劉長春是東北大學學生,斷然拒絕日偽的威逼利誘,在天津《大公報》上發表聲明稱,“苟余良心之尚在,熱血尚流,又豈能忘掉祖國,而為傀儡偽國馬牛。”

當時東北大學校長張學良將軍主張派運動員代表中國參賽,並慷慨解囊相助,才促成了中國人在奧運賽場的首次亮相。經歷的海上21天航行,劉長春的“單刀赴會”既悲壯、也黯然。他沒有取得好成績,甚至怕成績太差遭人恥笑而放棄400米預賽。他有心觀摩比賽,偷師學藝,卻因買不起門票而忿然離開。彼時的國弱人哀,令人唏噓不已。

如今奧林匹克運動越來越人性化、多元化,本屆奧運會首次接納難民代表隊必將在奧運史上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歷史總會翻開新篇章,歷史也在不斷重復著不變的道理:個體命運無法與國家命運切割,也許我們不再需要用金牌證明祖國的強大,但我們永遠需要一個強大的祖國。

作者簡介:

劉旸,專業體育媒體人,曾參加北京田徑世錦賽、中羽公開賽、國際舉聯大獎賽等賽事報道。裡約奧運會前夕,主持大型視頻專題節目《口述奧運》。

炎炎夏日,四年一次的奧運會正在巴西火熱上演。亞太日報重磅推出裡約奧運專欄《這裡約聊》,與您一起聊聊裡約奧運那些事兒。關注亞太日報,直擊奧運,我們這裡約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