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9日電
題:舉辦冬奧會可讓世界體驗2022年更新的中國
新華社記者
劉斐
任沁沁
王建華
中國期望以其首都北京舉辦冬奧會之機,邀請世界零距離感知體認2022年的更新中國。
2008年成功舉辦夏季奧運會的北京曾讓世界清晰領略面貌嶄新、充滿生機的中國。
這個既古老悠久又最具成長力的東方大國,2022年的容顏與氣度亦令人充滿期待。
國際奧委會7日宣佈,北京正式入圍2022年冬奧會申辦候選城市並進入下一步申辦階段。
中國奧委會於去年11月宣佈了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的消息。
北京奧運會場館改造後,將承辦冰上項目比賽,北部的一個郊縣將承辦高山速降滑雪比賽,其他雪上項目比賽由河北省張家口市的崇禮縣承辦。
原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運營中心主任王寧說,北京申辦冬奧會,繼續表達著中國深度融入世界的願望。
中國組織大型賽事的出色能力,近幾屆冬奧會上取得的不俗成績,基礎設施的投入建設與先進程度,特別是民眾的高度支持等,是北京申辦冬奧會的系列優勢。
而其面臨的最大障礙則是空氣環境。
北京市2013年PM2.5年均濃度89.5微克/立方米,超過《環境空氣品質標準》156%,5、6級“重污染天數”累計58天,平均每6至7天就是一次重污染過程。
不過,北京市體育局局長李穎川說,《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已經出臺實施,經過努力治理,北京市的空氣環境可望大大改善。
中國期待進一步融入世界,而世界也一定更期待近距離感受2022年的中國。
以2013年中國約9.2萬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和今後7.5%左右的持續增長速度來看,8年後的中國經濟體量將更加龐大。
而世界一定會好奇,那時的中國在社會、人文、生態等領域也會出現什么樣的巨大變化。
——揭示2022年的中國形象也許是北京舉辦冬奧會的最大魅力。
中國已經確定發展目標,即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另外,2022年還是中共領導人的重要換屆之年。
香港文匯報北京分社執行總編輯凱雷說,2008年北京舉辦夏季奧運會正值中國改革開放30週年,而到2022年,一個完成了既定全面深化改革戰略目標的中國已經呈現。
根據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總體部署,到2020年,中國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對比中國改革開放之初與全面深化改革之始,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從約61美元增至約6800美元,北京市環城快速公路從零發展至六條,地鐵則從1條半增加至17條,總里程達467公里,居全國第一,在世界城市中也名列前茅。
中國和北京的有形改變可直觀呈現給世界,而更多的無形變化則需要世界走近中國才會感知體認。
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教授、中國問題專家戴雨果表示,中國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得到全世界的認可,它的發展模式也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研究的範例。
2008年北京奧運會除了開幕式給世界呈現的一幅幅美麗中國畫卷,在場館建設、賽事組織、安全保障、服務提供等方面也都給身臨其境者以褒獎的理由,北京的古老與現代結合更讓外國遊客迷戀。
到2022年時,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的那一代懂外語、懂禮儀的“80後”、“90後”年輕人,已經走上了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的重要舞臺。
凱雷說,如果北京成功舉辦冬奧會,世界可近距離觀察以這些人為代表的中國一代對中國的推動作用,並感知中國未來的走向。
北京有能力做好東道主,舉辦一屆令人驚絕的冬奧會已是許多人的共識。北京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申辦委員會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長楊曉超說,2008年奧運會已經向世人充分展示了我們的能力和水準。
然而,無論是競技實力還是群眾普及,中國與冰雪運動傳統強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在天氣偏暖、冰雪運動場館設施不足的地區,冰雪運動對民眾而言只意味著溜旱冰——一種不需要冰雪的輪滑。
楊曉超說:“如果冬奧會在北京舉辦,將極大地促進中國冬奧運動的發展和普及,能夠帶動北京、河北及周邊地區三億人口參與到冬季奧林匹克運動中。”
北京舉辦冬奧會的意義無疑將超出體育本身的範疇。中國執政者正在領導這個國家,以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書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文明等方面的建設答案,中國人民熱切期待世界能夠零距離參與檢驗這些答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