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據新華社報道,穿過一條旁邊擺滿素色建築模型的樓梯,拐進一間白色墻面的房間,更多的模型錯落而至,一隻黃白相間的貓在建築之間閒庭信步……被稱為“最孤獨圖書館”的白色模型就隱藏在其中。
坐落在南戴河沙灘邊的“孤獨圖書館”。圖片來源:南方網
這間飽受爭議的圖書館就誕生在這個工作室。設計師董功和他所有的員工一樣,都穿著一身黑色。他沒有想到一個讀書的房間會引起這麼大的關注。
“我仍然非常相信,一座建築的創作應該飽含情緒。”他戴著黑框眼鏡,始終語調平穩,“這種情緒未必需要全部翻譯給體驗者。但是在設計的過程裏不融入情緒的話,作品也不會打動人。”
坐落在南戴河沙灘邊,距離海岸線60米,這座海岸線上的靜默物體叫做“三聯海邊公益圖書館”,原計劃承載人數上限是80人,作為阿那亞開發的小區的社區圖書館,距離小區400米。
微信公眾號“一條”5月10日發佈這個圖書館的照片和視頻,為它冠上“全中國最孤獨的圖書館”的名聲。這個最孤獨的冠名卻換來十萬點擊量和輿論喧嘩。
“它現在像火車站。”董功向記者展示了幾張圖書館“火了”以後的照片。現在每天人流量的最高值已經超過2000人。“最高興的可能是地產商和‘一條’。”他擠出一個無奈笑容說,“但是爭議拉近了公眾和建築的距離,也是一件好事。”
那天董功做好了到海邊看日出的準備,卻遇到了一個大陰天,“卻也是一個意外的收穫”。
他拍了很多照片,照片上海岸線平緩,世界被簡化成幾何線條。“海平面有開闊而且單純,海岸線是世界上唯一一條幾何的直線。”他看到的海灘上任何一個物體都非常有“存在感”。
一隻錨,一根木樁,一座臨時的房屋,“都好像在海灘上存在了很久,有很強烈的時間感”。他透過臨時房屋的窗戶看到了“表情無限豐富”的海。
那天的感受成為了後來創作圖書館的第一條線索。“我想讓它成為海灘上一個物體,跟錨、木樁和其他的臨時房屋一起,是一個有存在感的東西。”董功說,他想採用不同於城市的建築語言。
“海邊容易讓人產生幻覺,人在海邊會失去尺度的參照物,失去自身和環境關係的判斷。”那天窗外大海的表情讓他相信,海是“一幕戲劇”,所以產生了“看臺”的想法。
他讓圖書館真正“面朝大海”,一面是玻璃,一面全封閉。而當陽光和風經過他精細設計的路線走進房間,坐在裏面讀書的人就可以感受到那一句“春暖花開”。這滿足了很多人對圖書館的想像。
對於建築師來說,這是一個對公眾開放的社區圖書室,董功覺得相比較真正有館藏的圖書館而言,這裡更像一個閱覽室。
他為這個提供精神層面服務的社區閱覽室設計了一個冥想室,在海邊的強光裏一處隱藏的黑暗。“相對於光線充足的閱覽空間,一個黑暗的角落會提供內心的歸屬感。”他說,“我還是相信一個讀書的地方的精神性的。”
對於目前甚囂塵上的狀態,董功很希望很快過去,“會安靜下來的”。
董功更認同微信公眾號“世相”的看法。《GQ智族》雜誌副主編張偉在一篇題為《沒有耐心的時代,以及“最美圖書館”》裏提及,它原本應該是“複雜的”:“一座在海邊的圖書館並非不可想像的,就好像那座著名的建設在沙漠裏的鏤空教堂一樣。商業也並不能貶損它的魅力,因為商業曾經成就過無數美妙的東西。”
“這個事情最開始被大家說成無暇的美好,這就不一定,後面大家質疑只是個笑話,肯定也不是這樣。”董功覺得,商業也沒那麼可怕。“多維度的解讀也很有意思的事情”。
他希望這座建築可以更長久地生存下去,經歷大海對它的侵蝕,留下海風的痕跡和人們圖書的痕跡。“我非常篤信空間存在的意義”。
從小在頤和園邊兒上長大的他,相信“好房子”應該具備強烈的藝術性。他認為建築應該給體驗者以綜合的身體暗示,陽光、風以及建築材質都應該為人們提供不同的感知。這些內容都是他的團隊關注的問題。
設計最初是被要求不考慮冬天的使用的,因為冬天的海邊幾乎沒有人。但是現在的熱度讓地產商和設計者都重新考慮冬天的使用。“也許會有一種奇幻感覺。”董功說。
董功很希望喜歡和不喜歡這座圖書館的人都可以去看看。“空間所帶來的感受與照片不同”。
他並不認為創作者的情緒應該被講述。“孤獨是沒必要說出來的。”他說,“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