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中文網29日發表題為《頂級葡萄酒成為亞洲買家的奢侈品》的文章,指出隨著中國在去年取代法國和意大利成為紅酒的最大購買者,亞洲買家如今在全球的葡萄酒市場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力。而亞洲買家在葡萄酒的挑選上也變得更成熟、有鑒別力。文章摘編如下:
六瓶1990年的勃艮第羅曼尼-康帝(Romanée-Conti)上個月在香港佳士得拍賣,最終以98萬港幣(約合78萬人民幣)的價格賣給亞洲買主。而在一座俯瞰香港維多利亞港的餐廳裡,美國拍賣公司Acker Merrall & Condit以8萬2333美元的價格拍出了一箱由勃艮第巴郎圖(Cros Parantoux)葡萄酒莊園出品的葡萄酒。
精品葡萄酒在亞洲市場中的價格居高,但還是有大量的買家。隨著中國在去年取代法國和意大利成為紅酒的最大購買者,亞洲買家如今在全球的葡萄酒市場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力。現在,亞洲地區的客戶在葡萄酒的挑選上也變得越來越成熟、有鑒別力和多樣化。
“亞洲葡萄酒愛好者越來越多,他們也在享用越來越多的的葡萄酒,佳士得中國區名酒部主管譚業明(Simon Tam)在談及拍賣行近期的銷售時說。“這個市場正在極其迅速地成熟起來。
亞洲人歷來有喝威士忌、白蘭地和用糧食蒸餾的白酒之類的本土酒的傳統,但並不喝葡萄酒。隨著財富的日益增長,以及饋送禮品和尋找新型投資的喜好,亞洲富豪們近些年開始熱衷於購買頂級葡萄酒和其他種類的奢侈物品。
香港在十年前的國際葡萄酒領域中還鮮少被提及,而自2008年葡萄酒稅被廢除後,香港成為了葡萄酒交易的重要樞紐。很多商家在此地開啟了業務,其中包括聲名在外的英國酒商貝瑞兄弟與魯德(Berry Brothers & Rudd),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98年,以及致力於專業領域、專門銷售由法國小型葡萄酒莊園生產的天然葡萄酒的公司La Cabane。
新加坡的葡萄酒價格中稅收占相當大的比重,但即使這樣,新加坡物流公司CWT還是在花費兩億新幣(約合10億元人民幣)建造一個高端葡萄酒的儲藏設施,建成後將可以在溫濕度和光照可控的條件下,儲存1000萬瓶葡萄酒。
“對於亞洲買家來說,這更多關乎地位——把葡萄酒當作一種奢侈品來享用,蘇富比亞洲區葡萄酒部主管樓伯禮(Robert Sleigh)說。“他們願意出可觀的高價購買這些直接從葡萄莊園來的酒,並且非常看重酒瓶的外觀。
亞洲一些國家經濟增長勢頭日趨緩慢,加上北京下決心遏制政府官員奢侈消費的舉措,使得亞洲的葡萄酒市場冷靜了一些。佳士得售出的葡萄酒平均價格為每瓶3萬到6萬港幣,與2010年的15萬至20萬港幣相比,有了大幅的下降,譚業明說。同時,Acker Merrall所售葡萄酒的平均價格在2011至2013年間下降了大約一半。
在葡萄酒興起的早些年間,買家對自己的鑒賞力還不是很確定,所以只專注於幾個有名氣的品牌。法國波爾多葡萄酒在當中倍受青睞,一度主宰銷售市場。
相比幾年以前,如今的買家已經將觸角伸到更多種類、不同產地的葡萄酒當中。這一趨勢也反映了其他種類奢侈品消費的現狀,比如包和衣服,最初中意于高識別度大牌的消費者開始變得更加自信並尋求個人風格。
零售商和高檔餐廳都在加強葡萄酒的種類,並且確保他們的員工熟知各類葡萄酒,以期應對亞洲客人日新月異的口味變化。
舉例來說,坐落在海邊的香港洲際酒店(InterContinental hotel)中有四家環境優雅的餐廳,各自都聘請了兩位侍酒師。酒店餐飲部的高級經理克裡斯托夫·特拉夫尼切克(Christoph Travniczek)說,他們存有1700種酒,每瓶至少價值75美元,而最貴的可以達到幾千美元。客人還是會偶爾在一瓶酒上大肆揮霍幾千美元。但他們“不再簡單地只買酒單上最貴的,特拉夫尼切克說。“他們買他們喜歡的,同時也聽取侍酒師的建議。
中國擁有將近14億居民,持續推動著全球的消費,尤其是紅酒銷售,因為紅酒在中國比白葡萄酒要受歡迎的多。中國在去年購買的紅酒總量將近190萬瓶,這一數字由Vinexpo葡萄酒及烈酒商貿展的組織者委派進行的一項調查得出,該展將於下月在香港舉行。這個數字相比2008年翻了一倍多。中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生產國,但大多數出品的品質仍然很低。
香港、中國內地以及亞洲其他地區的葡萄酒愛好者還準備投入相當多的時間和努力,不僅享用飲品本身,還要獲取品嘗及購買決定所需的信息。
上述的情況給了葡萄酒專家們信心,即使很多地區的經濟增長勢頭正在減緩,亞洲的購買者也會持續在葡萄酒上花大價錢。“我們還在夢想達到2010年和2011年那樣的高點,Acker Merrall的總裁約翰·卡邦(John Kapon)說。“但2014年已經有了個好的開始,大中華地區在國際市場中依然是頭號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