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雷迪夫”网站9月15日报道称,想象一下,微型武装无人机组成大型编队密密麻麻地飞到战场上空,会是怎样一番情形?然后,再想想这样一个事实,所有无人机都是由不到200美元的无人机改装过来的。未来空战的模样已经呈现出来了。
前不久,中国展示了这种可能性,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刷新纪录,完成了119架无人机集群飞行试验。其中的突破性不在于集群的无人机数量本身;而在于试验展示出来的“智能集群”——形形色色带有灵巧传感器的低技术无人机与人工智能实现了和谐整合。
未来的作战在规模、范围和影响方面很可能是非对称的,因此必须把用于制造高造价军用无人机的资源改用于制造让敌人防御系统无法招架的无人机群。
无人机的配备会非常灵活,可以安装侦察摄像头、电子干扰装置、导弹、战斗部,甚至可以装备机枪和狙击步枪。
在飞机内设置“无人机蜂巢”,可以存放、发射无人机集群,并给无人机充电。
无与伦比的威慑
美国、以色列和中国现在是世界军用无人机技术的领头羊。
报道称,中国有1300架军用无人机,由于它在商用无人机制造领域的全球垄断地位,今后5年里它的无人机机群会实现数量与质量的双提升。大疆、零度智控、亿航智能还有很多其他公司每年量产数十万架无人机,占据该领域85%的全球市场。
目前没有应对3D打印出来的一次性无人机集群的办法。
激光武器倒可能是一个办法,如果雷达可以发现无人机集群的话。不过,一旦被发现,无人机集群可能散开,再以小数量重新集结,让敌人的防御失效。
理论上,作为一种威慑武器,这种集群在成本、效率和建立缓冲地带的能力方面是无与伦比的。
自杀性恐怖分子也可以用微型“敢死队”无人机铲除。还有什么是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一侧印度步兵更想要的呢?
印度造无人机?
然而,在这场军事革命中,印度的位置在哪里呢?
虽然印度不断采购国产和进口无人机用于完成各种预期任务,但是打起仗来印度首先派出的仍然是以色列的“搜寻者”、“苍鹭”、“哈比”以及“哈罗普”。但是,这些无人机加起来要从国库掏走数亿美元,所以印度必须另辟蹊径,深入研究性价比更高且致命的无人机发展模式。
军用无人机由于能够替代飞行员在各种地形、海拔和气象条件下长时间作业,因此依然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高科技军用无人机一旦落入敌人手中,它的优势就会减弱。伊朗2011年俘获了一架美国RQ-170“哨兵”无人机,据悉通过逆向工程破解了这款无人机,随后利用一点点收集到的知识,又击落了美国两架RQ-11无人机和一架“扫描鹰”无人机。
在多数情况下,如果特别改装的商用无人机能够完成任务,就不必动用造价高昂的军用无人机。印度军方规划者应当考虑,为了抢在对手把“空中哨兵”送到实控线这一侧前,作为权宜之计应当把商用无人机改装为武器。
印度军方可以接触本国民用机构,研究基于复杂算法的智能集群,制造新一代一次性无人机。在这方面,印度学生的技术知识与年轻人的游戏嗜好可以实现完美结合。
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9月要举行“雷霆无人机”竞赛,让无人机迷们模拟各种作战情形,也是同样的道理。无人机爱好者和手工迷正在驱动美国的无人机革命,反映出一个从下到上的全球趋势,印度可以吸收最新的理念和创新成果。
效仿中国不断扩大的无人机生产综合体是没有用的,因为这个行业的兴盛靠的是共生性产业生态系统,即快速推出面向各个行业的各种智能设备,这就是为什么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竟然成为无人机制造领域一个不可思议的领军者。
印度不仅需要制定无人机新战略,还需要开发下一代防御产品和服务的新产业模式。
这才是以工业4.0范式为重心的印度造计划能够改变国产货设计、制造和改造方式的地方。
印度目前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欠缺可以用软件行业的优势来弥补。印度需要新一代数字科研人员来监管印度未来工业4.0智能工厂的传送带。
从救灾到物流、消防、新闻和农业,在很多行业无人机将越来越无处不在。到2020年,全球市场会达到1000亿美元的容量,这是印度无法视而不见的市场。
摆弄摆弄玩具无人机才能占领未来的天空,这再也不是一个荒唐可笑的主张了。毕竟,一个世纪前,莱特兄弟也是在自家的自行车修理铺里摆弄一番后才让飞翔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并永久性地改变了人类的轨迹。
(来源:参考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