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即便历尽千辛万苦,也要在除夕前赶回故土与家人团聚,这就是中国人的团圆观念,中国也因此年复一年地上演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过年对于中国民众已不再意味着一定要返回故乡,一些人留在工作的城市与家人团聚或出游,原本在家乡的亲人到城市里过节,被称为“反向春运”的这种过年迁徙方式正书写中国人团聚的新形式。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2月19日报道,46岁的医生杨萍萍今年已经是第三年与家人留在北京过节。她笃定地对《联合早报》说:“过年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在哪里都一样。”
他们一家三口加上孩子的爷爷奶奶,与三四家朋友一起共度春节:“各家拿出特色菜和土特产,做一桌不同口味的年夜饭,再分工合作包饺子,逛庙会,比返乡过年还要有年味。”
对于像杨萍萍这样已在大城市安家落户的人来说,过年返乡团聚不再是必然的选择。
公务员黄淑艳今年也没有加入返乡大军,夫妻俩请来双方父母在上海过年。她长吁了口气说:“不用再博弈到底回谁家了,老人也不反对换个地方过春节,我们也能尽孝心。”
报道称,民众观念的改变,让仍以阖家团圆为主题的春节有了不同的形式。除了留在所工作的大城市,还有些人早早订好了机票,带着父母一起旅游,领略不同地方的节日气氛。
由中国旅行社协会与途牛旅游网等发布的春节旅游趋势报告称,2018年春节举家出游过年成为民众旅游消费的主流选择。北上广深以及南京、苏州、杭州等都是旅游过年的热门城市。
由于旅游“过大年”日益火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春节期间人气渐增,已不再是“空城”。数据显示,过去两年外省到北京过年的游客人数持续增长,去年达到149.8万人次,同比增长3.6%。
中国在线旅游公司携程旅游公布的数据也指出,节前三四线城市预订到北上广深反向春运的跟团游、自由行等产品,都较去年同期增长八成以上。其中“85后”“90后”是反向春运的主力。他们把安排父母住星级酒店、吃酒店年夜饭作为表孝心的重要方式。
有分析认为,反向过年既可以有效缓解春运交通压力,也能带动淡季旅游的酒店、景区等消费,对个人来说,也不必为抢票心力交瘁,甚至节省旅游费用。
旅游过年、异地过年正在成为各地兴起的春节新风尚,返乡过年不再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民众心目中具有浓厚的皈依感,“年味淡了”是时下很多人对过年的共同感受。
实际上,“过年”本身并没有多少变化,阖家团圆永远是春节的主题。
年味的变化只是形式上的变化。走亲戚、看春晚、穿新衣等传统形式已满足不了现代人的需求,而旅游过年、微信拜年、红包大战等,都在以新年俗的形式诠释着阖家团聚。新年俗的兴起,赋予了根植于农耕社会的春节新的活力,让几千年来的年味得以延续。
据拉美社2月18日报道,中国国家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春节假日前三天全国旅游收入同比增长9.9%。
数据显示,春节假日前三天,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累计2.14亿人次,同比增长9.7%,实现旅游收入累计25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
以上数据是综合通信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和各地旅游部门提供的数据,经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得出的。
根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此前公布的调查数据,今年春节假日期间,全国出游人次将达3.85亿,预计将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6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和12.5%。此外,预计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近30亿人次。
(来源: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