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從中國到馬六甲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記者李豫川和馬來西亞的孩子們。

【亞太日報記者李豫川發自馬六甲】一出機艙,馬來西亞潮濕、悶熱的天氣便給了我們一個擁抱。吉隆坡機場安靜、有序,人流量不多。步行至機場入境櫃臺,窗口外已排起了長隊,兩名妝容精致的女士慢悠悠地為乘客地辦著入境手續。“你是來馬來西亞報道東盟會議的吧,歡迎你。,其中一位女士突然對我說,她的眼睛笑成了月牙並露出潔白的牙齒。我方才的牢騷瞬間被稀釋了。也許,這就是這個美麗島國獨特的節奏,悠然自得卻情意深深。

由於日程緊湊任務艱巨,一行人出了機場便直接跳上開往馬來西亞第三大城市馬六甲的車。馬六甲首席部長依德利斯剛剛確認接受我們的專訪。

從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開車到馬六甲約兩個多小時,路況良好。一路上車子稀稀疏疏,以兩廂小排量車型為主。當地人選車似乎非常偏愛白色、銀色,一輛輛小車行駛在傍晚時分的公路上,帶著頭盔穿著熒光安全背心的機車騎士穿梭其間,一幅濃鬱的東南亞風景畫呈現眼前。

一過下午5點,雨就像上了鬧鐘一樣准時開下,像豆子一樣滴滴答答地打在車窗上。沿路成片的樹林、農田、村舍在一場又一場的陣雨中被“洗禮,它們散發著清澈的光。搖下車窗,做一個深呼吸,潔淨的空氣讓人舒服極了。

馬來西亞的民居多為兩層或三層小樓,一家人住在一起其樂融融。私家車停在房前,孩子們在樓前的空地上踢足球,傾盆大雨也擋不住他們想要射門的沖動,因為他們知道,這雨來的快也去的快。

晚8點,我們到達了馬六甲。夜色中,不太寬闊的街道上飲食店、小超市、日用店依次排列,人們依然慢悠悠地在路上走著,沒有高樓大廈、沒有喧囂,有的街道甚至照明不足,這個海邊城市的淳樸讓人心動。

由於一個重要會議,馬六甲首席部長依德利斯一小時後終於在其官邸與我們見面。這位每天淩晨兩點睡覺,6點便起床的部長身著黑色西裝從會議室出來,他早早伸出了手,熱情地同每個人握手。依德利斯說他很重視這次接受中國重要媒體的專訪,的確,在我們調試攝像機期間,依德利斯認為拍攝環境不夠理想而堅持調換到接待大廳。

一行人又搬著設備穿過會議室來到官邸的接待大廳。剛剛參會的政府工作人員正在會議室享用簡餐,桌上堆積著文件。“我們晚上討論馬六甲的農業和住房問題,大家爭論熱烈,依德利斯向我們表達了延遲采訪的歉意。

官邸接待大廳雅典而簡潔,牆上掛滿了依德利斯的家庭照以及他參加政治活動的照片。依德利斯坐在沙發上侃侃而談他心中的“一帶一路。

依德里斯說,“一帶一路的英文縮寫在馬來文中是火炬的意思,他相信中國的這個偉大構想可以像火炬一樣照亮許多國家前行的道路。依德里斯直言希望馬六甲可以從中受益。

600多年前,鄭和七下西洋,五次駐節馬六甲開啟了中馬交往的歷史閘門。如今,“一帶一路的宏大戰略再次將中馬緊密連接,就像依德里斯所說,中國和馬來西亞的新時期已開啟,它正延續著兩國上百年濃濃的歷史情誼。

明亮的陽光下,一群華人孩子正在參觀馬六甲的歷史古跡—舊市政廳。老師講著鄭和的故事,孩子們圍攏一圈認真地聽。看到記者靠近,孩子們興奮起來。“我會說普通話、“我去過北京,他們爭先恐後地說,他們正以此為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