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爲虎作伥" 法媒反思恐襲報道方式

亞太日報

text

7月14日,法國南部城市尼斯發生卡車衝撞人群事件,造成84人死亡。新華社發

【亞太日報訊】(張代蕾)法國多家主要媒體27日宣布,今後將不在報道中公布恐怖襲擊者的個人照片,避免無意中充當這些血腥殺手及其背後的恐怖組織的宣傳工具。

專家認爲,此舉有可取之處,因爲已有研究顯示,大量且詳細的報道可能在短期內“刺激”類似恐襲或暴力事件再次發生。

不予“死後榮耀”

法國主要新聞頻道商業調頻電視台、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和“法國24小時”新聞網站宣布,將停止在報道中播出恐怖襲擊者的影像,以免給這些凶手增添“死後榮耀”。

阿拉伯語電台“蒙特卡洛”稍後宣布,也將采取這一做法;法國《世界報》和《十字架報》先前已經宣布采取這類舉措;而歐洲第一電台的做法更嚴,甚至將不公布恐怖襲擊者的姓名。

“尼斯恐怖襲擊之後,我們意識到,大量展示襲擊者的照片讓人感覺非常不舒服,”《世界報》總編熱羅姆·費諾利奧說。

奪走84人性命的尼斯襲擊發生後,元凶穆罕默德·拉胡艾傑-布赫萊勒的照片一時間充斥法國各大媒體,包括他秀肌肉、跳拉丁舞的舊照。

商業調頻電視台評論主管埃爾韋·貝魯說:“昨晚我們做出決定,將不再展示恐怖分子的照片……照片非常有代表性,而且被反複展示,給人以恐怖分子和受害者受到同等對待的感覺。”

費諾裏奧說,不公布恐襲者照片不等于向公衆隱瞞信息。“這不是隱藏事實,也不是隱瞞凶手來自哪裏,因此我們並不贊同連凶手名字也不公開。”

多數媒體認爲,爲保障公衆知情權,襲擊者姓名還是應該公開。

不過,左翼日報《解放報》表示,將繼續公布恐怖襲擊者照片,理由是這樣做與帶給凶手“死後榮耀”是兩碼事。

避免如法炮制

一名專家說,歐洲近期連續遭遇恐襲和暴力事件,媒體報道保持“一定克制”有好處,不僅能防止媒體淪爲恐怖分子的宣傳工具,還能避免刺激有意效仿者炮制類似襲擊。

供職于西澳大利亞大學的專家米夏埃爾·耶特爾研究了1970年以來恐怖暴力事件的相關數據。他告訴法新社記者,他發現這樣一個規律,即“如果對一起襲擊做大規模報道,那麽在接下來幾個星期乃至幾個月內,我們會看到更多襲擊發生”。

他認爲,歐洲近來發生的襲擊事件多爲“校園槍擊式”和“恐怖獨狼式”兩種類型,而無論對哪一類,媒體在報道時都應該像報道自殺事件一樣保持克制,不宜公開過多細節。

“從恐怖團夥的角度來看,鋪天蓋地的媒體報道正是他們想要的,”耶特爾說,“人人都在看,人人都害怕。恐怖組織正需要這樣的媒體平台,報道越多越好。”

“而對于校園槍擊類的襲擊,單是高曝光率這一點,或許就足以‘鼓勵’其他槍手也大開殺戒,”他說。(完)(新華社專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