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财经观察 | 央行放宽存款利率上浮限制,利率市场化再下一城

亚太日报

text

根据部分媒体报道,央行将根据不同类别银行分别在一定程度上放宽大额存单等利率指导上限,此举呼应了易行长日前博鳌论坛发言,预示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向深水区挺进。但是,在当前银体系存在“负债难、负债贵”的形势下,此举更像是开始了变相非对称加息的阀门,引发市场诸多联想。

存款利率政策放松反映我国利率市场化走向深化。在不久前召开的博鳌论坛上,易纲行长指出“我国利率自由化朝着市场主导的方向发展,价格变量越来越重要,目前有两条渠道,一个是基准利率,还有一个市场利率。最好的改革方式是使两条利率轨道逐渐融合,更向市场利率融合”。其后,媒体报道了央行将放松存款利率浮动比例限制。这反映了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继续深化。根据人民银行2015年10月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但为保证有序竞争,避免过分推高市场利率而出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人民银行推动了行业协会《利率自律公约》和MPA定价考核来规范存款业务定价,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银行(业务)不同的存款利率设置指导浮动上限,试图通过领导者定价机制来约束过度竞争。本次政策是针对这一浮动比例的放松,将给予银行更多的自主定价权,代表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一步走向深化。

政策放松产生变相小幅非对称加息效果。从目前我国利率体系运行的情况看,本次政策放松将产生“小幅非对称加息”的效果。主要理由是:一是“加息”,在我国利率体系中市场利率与存贷款利率两条收益率曲线并存的现状仍就没有消失,尤其是在当下银行体系存在“负债难、负债贵”的情况下,自主定价的市场曲线与一般性存款利率曲线利差逐渐拉大,此时的政策放松将诱使银行业已更高的成本吸引客户,进而抬高一般性存款的总成本。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国际市场货币环境回归常态化的一种回应;二是“非对称”性,从资产端看,银行“负债荒”现象正在持续向资产端定价传导,银行资产端并没有受到严格的定价约束,市场化程度已经较高,因而更倾向于是非对称性的影响;三是“小幅”,从媒体报道来看,本次所调整的浮动比例约是相比较基准利率扩大0.1倍,主要涉及大额存单,未来即使包括一般性定期存款(这里面需扣除已经市场化定价的结构性存款、保本理财、协议存款和国库定期存款),从调整幅度和涉及业务范围来看,总体影响不大。且即使放松后,金融机构仍可以通过精细化客户分层管理来控制成本一次性阶跃提升,这反映了央行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方式是比较审慎的。

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需要更多条件成熟。当前,应该说我国利率市场化已基本完成,但仍有一些条件制约着两条收益率曲线向一条曲线融合的完全市场化。未来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需要完善综合配套措施,主要领域为: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定价能力、增强借款主体财务硬约束、推动市场基准利率形成机制、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构建完善的利率曲线等。国际经验显示,在经济下行期的利率市场化往往会埋下危机的种子,负债定价水平的快速上行推升银行体系风险偏好,导致风险积累增大。下一步,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更需要审慎评估,我们认为可能采取更多推广与Shibor和LPR挂钩的产品定价,打通利率走廊和最优贷款利率的联系,逐步减少目前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档次等措施。

作者简介

王一峰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金融中心主任

(来源:腾讯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