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5月27日,埃及首都開羅街頭的埃及總統候選人、前總理沙菲克的競選海報。(新華社 覃海石 攝)
埃及日前結束了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結果顯示,穆斯林兄弟會(穆兄會)自由與正義黨主席穆爾西和前總理沙菲克的得票率居前,兩人將進入決勝輪角逐。
觀察家們認為,無論誰在總統選舉中最終勝出,在動蕩中誕生的埃及新政權必將給整個地區的政治生態帶來重要影響,因為埃及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中東地區的一個大國。
各個層面呈現變化
自去年2月穆巴拉克總統倒臺以來,埃及政局陷入動蕩,原因之一是政治力量比過去更加分散。從本次總統選舉可以看出,首輪投票中角逐者多達12名候選人,而最終無一人贏得半數以上選票。而政局中更顯著的變化莫過於以穆兄會為代表的伊斯蘭勢力的崛起。
進入政權過渡期以來,埃及示威衝突不斷,安全局勢惡化。在此背景下,原來的最大反對派組織穆兄會變為埃及最大政治力量。為參加議會選舉,穆兄會建立了自由與正義黨,在今年1月和2月的人民議會(議會下院)和協商會議(議會下院)兩次選舉中,該黨取得主導地位。此後,穆兄會又把目標瞄向總統寶座。
分析人士認為,穆兄會的得勢反映了埃及的政局變化。一旦穆爾西當選總統,這將標誌著埃及政治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在經濟方面,埃及正處在動亂後的艱難恢復期。動亂對埃及的經濟造成嚴重破壞,旅遊業和外來投資遭受巨大打擊,失業率高企,外匯儲備劇減,通貨膨脹上升,財政赤字大增。相關數據顯示,2011年埃及經濟增速僅為1.8%,比2010年的5.1%銳減了3.3個百分點。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埃及今年的經濟增速為1.5%,明年為3.3%。
在外交方面,作為中東地區動蕩中第二個發生政權更疊的國家,埃及順勢調整了外交政策,以維護國家利益為原則的周邊外交、大國外交和平衡外交是去年以來埃及外交政策的主要特徵。從外交行動上看,埃及正努力增加在非洲的影響力,改善與尼羅河流域國家的關係,鞏固與蘇丹的盟友關係,同時加強與海灣國家的交往。
埃及政治分析家塔蘭特•拉米赫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埃及的現狀要求任何一個新領導者拉近與海灣國家及非洲國家的關係,以服務自身經濟利益。
區域政治變數增大
埃及橫跨亞非兩大洲,是人口最多的阿拉伯國家,首都開羅是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總部所在地,也是區域政治中心。處於過渡期的埃及在努力維護地區和平、扮演主要斡旋角色的同時,也給西亞北非地區的政治環境帶來較大影響。
去年以來,埃及幫助促成了巴勒斯坦兩大派別法塔赫和哈馬斯的和解以及巴以換囚。但同時埃及與以色列關係出現惡化趨勢。埃及民眾不滿穆巴拉克時期的對以政策,去年發生了民眾衝擊以色列駐埃及使館事件,今年埃及又停止向以色列出口天然氣,兩國關係似乎已進入脆弱期。而與巴勒斯坦哈馬斯關係密切的埃及穆兄會勢力逐漸得勢,更加劇了以色列的擔憂。
埃及中東研究中心研究員胡薩姆認為,包括穆兄會在內的埃及伊斯蘭勢力聲稱要修改埃以和平條約某些條款,但這需要雙方一致同意才能進行,而鋻於埃及當前國內的複雜局勢,這一事宜一兩年內難以被提上議事日程。
在地區關繫上,除了重視與土耳其的關係,埃及與另一地區大國伊朗的關係出現改善跡象。伊朗也稱與埃及穆兄會保持著密切接觸。從埃及首次允許伊朗軍艦通過蘇伊士運河、伊朗議員代表團訪埃等來看,兩國關係明顯向好發展。然而,這會使海灣國家不悅。埃及與伊朗關係的未來走向將對該地區國家關係產生一定影響。
分析家拉米赫認為,西亞北非動蕩後,這一地區新秩序逐步建立,適度改變對外政策對埃及是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平衡埃及與地區新勢力的長期關係。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民主機制下,埃及不會再現前政權那樣的穩定性,埃及戰略利益定義可能會因執政者背景和派別不同而有所調整。
對美關係變中求穩
埃及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重要盟友。埃及政權更疊關乎美國在中東地區戰略利益。動蕩之後,美國高官頻頻造訪埃及,並與穆兄會保持接觸,以掌握埃及的政治動向。穆兄會也派代表團訪問美國。
埃及正在對穆巴拉克政權時期的親美立場進行調整。這種立場可能會出現從迎合、屈從美國和以色列的要求向平等、獨立的方向轉變。這也是埃及主要伊斯蘭勢力穆兄會和薩拉菲派光明黨發展對美關係的基本主張。從去年底至今年初,埃及搜查美國非政府組織並禁止其工作人員離境,導致兩國關係一度跌入低谷,美國甚至威脅停止對埃每年約15億美元的援助。
但拉米赫認為,伊斯蘭勢力在埃及崛起不會給美國的戰略利益帶來巨大變化,美國也不會為了遏制伊斯蘭勢力而放棄對埃及油氣資源的覬覦。比起對埃及伊斯蘭勢力的擔憂,美國更怕歐洲對中東和埃及的滲透,這是美國的重要戰略利益決定的。
國際觀察家認為,美埃戰略利益包括三點:堅持埃以和平條約;繼續軍事和安全合作;防止地區核擴散。只要埃及新總統不觸碰其中一點,埃美關係就不會受到威脅。無論誰當總統,埃及都需要美國的支持。在當前經濟萎靡和財政赤字巨大的情況下,埃及急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貸款項目,新總統離不開外部支持以實現競選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