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瑞士人Katja在成都经营的藏族手工艺品店。 杨予頔 摄
中新网成都6月6日电(单鹏)在成都市武侯区的一条僻静街道,瑞士人Katja的藏族手工艺品店已默默开到第7个年头。在不足10平方米的空间里,两个近两米高的木质货架上整齐摆放着五颜六色、印有各类藏族文化图案的包具和抱枕。“眼前这些手工艺品来自遥远的草原牧场,是藏族女孩一针一线缝制的。”Katja表示。
2005年就来到中国的Katja是藏族手工艺品品牌“起舞牦牛”的创始人。与一般的手工艺品不同,Katja的原创手工艺品均取材于牦牛毛。Katja表示,发起这个项目并非为了赚大钱。“在藏区旅游时,我接触到一些贫困家庭的女孩,她们没有工作技能,也没有收入,我很想帮她们一把。”2010年“起舞牦牛”创立后,Katja接连免费培训了25名藏族女孩,手把手传授缝纫技巧,启发设计灵感。
走进手工艺品店,具有藏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琳琅满目。 杨予頔 摄
但Katja的培训远不止设计、缝纫和裁剪;它包含着与生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为了打牢她们的知识基础,Katja还安排了语文课和数学课。“刚来的时候,很多女孩没有自信。但逐渐的,她们脸上总能绽放出像花朵一样的美丽笑容,人也自信多了。”
经过一年至两年的培训,有的女孩“毕业”后去工厂找到了工作,有的则选择回乡创业,并成为Katja的“合作伙伴”。“有一个女孩学成后回到家乡,一边兼顾家庭,一边为‘起舞牦牛’提供产品。”Katja顺手拿起一款深灰色化妆包,“看,这个就是她做的。”
对Katja来说,藏族文化熟悉而亲切。她的父亲是瑞士一位有名的登山家,曾多次攀登喜马拉雅山脉。可以说,父亲是她藏族文化的启蒙老师。长大后,Katja来到中国游历藏区,让她流连的不只是足以媲美瑞士的自然风光,还有藏族人的热情好客、善良淳朴。“有次我去阿坝州,那里的人张开双臂欢迎我,大方地让我品尝他们亲手制作的酥油茶。”
图为瑞士人Katja。(受访者提供)
今年是Katja来到中国的第16年。相比一门文化的产生、发展和传承,16年极其短暂,但也足以酝酿出对一门文化的热爱。旅行中,Katja发现许多藏族手工艺品不够美观和便携,价格也不便宜,于是萌生了原创品牌的念头。Katja以不起眼的牦牛毛为切入点,把文化与实用相结合,创作出多款时尚、小巧且平价的包具。“传统的手工艺品不会把藏族图案印到一个化妆包上。”Katja表示,通过此类“嫁接”,文化就不会消失。
随着手工艺品的迁徙流转,跨越千年的文化也将焕发出生命力。据Katja介绍,“起舞牦牛”手工艺品已逐渐得到市场认可。与此同时,她还尝试着打入海外市场。2018年,Katja曾带着自己的产品参加在美国举办的展会,在获得世界手工艺理事会颁发的奖励证书后,一些海外订单纷至沓来。如今,这张证书依然高高挂在Katja的店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