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对华政策信号:竞争对手定位不变,但不推动新冷战

中国新闻周刊

text

2月19日,美国总统拜登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线上特别会议。图/新华

拜登“国际舞台首秀”

释放的对华政策信号

文/张腾军

当地时间2月19日,美国总统拜登先后参加七国集团(G7)特别峰会和慕尼黑安全会议,就职后接连在国际多边外交场合发表讲话。拜登高呼“美国回来了”,试图重振美国的领导力,修复与西方盟友的关系,统一对华政策的步调。因为疫情关系,两场会议都是通过线上方式举行。

此前,拜登及其内阁成员已多次就中美关系发表看法,隐约透露出对华政策的大致框架。从拜登这次的讲话来看,美国对华政策大致有三个主要取向。

首先,激烈竞争但不失控。在对华问题上,拜登政府究竟奉行什么样的方针,与特朗普时期有何异同,是外界最为关注的内容。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拜登提到,必须为与中国的长期战略竞争做准备,并预言这将是非常激烈的竞争。但美国显然不准备降低竞争强度或做出妥协,甚至乐见竞争,因为美国认为自己有力量在竞争中胜出。

应该说,中国作为美国长期竞争对手的定位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但拜登政府的应对显然更为理性,既全力竞争又不放弃合作努力,没有发出将中国视为“敌人”或推动两国新冷战的言论,与以激进遏华为主线的特朗普主义有所区分。

其次,联合盟友而不独行。是否联合盟友,是拜登政府与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最主要区别之一。拜登认为,美国对华政策的实力基础,不仅来自对国内的投入,也倚赖全世界志同道合者的共同努力。G7联合声明提出,将推动2021年成为多边主义的转折点,这符合国际社会的主流共识。但拜登政府的实际意图,恐怕是以多边主义开路,将2021年打造为共同应对中国挑战的开局之年。为此,拜登花了相当多的精力说服盟友统一对华立场和行动。

可以预期,美国将通过重新“入群”,在国际组织和机制内部与中国争夺影响力,在多边和区域舞台确保美国的规则主导权,通过加大与盟友战略协调,在政治、经济、安全、人权等领域形成强大对华压力,并试图提高中国的对外政策成本。

最后,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对华外交。拜登将“价值观外交”提到对华政策乃至外交政策的核心位置,认为如果不能坚守阵地,将在与中国的长期竞争中输掉未来。可以预期的是,拜登政府任内,美国将联合盟友,在治理模式与价值理念上加强与中国的竞争力度,在经济与技术发展和标准制定上注入西方价值。

总体看,拜登的“国际舞台首秀”中规中矩,没有超出外界对美国对华政策的预期,对华政策虽有轮廓但不甚具体,如何执行也尚在酝酿之中,未来走向尚待观察。更重要的是,拜登并未实现西方的联合,部分盟国虽然口头上表态欢迎美国“回来”,但并不愿主动迎合、全盘接受,像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也都坚持发出了“有差别的声音”。这某种程度上表明,美国尚未回来,或者说美国和世界都已经走到2021年,回不到特朗普上任前的那个美国和世界了。

《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第7期

**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