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式教學不可複制 中國學生在哪都能拿高分

參考消息

text

紀錄片中,中國老師教英國孩子做眼保健操。圖/參考消息網

【亞太日報訊】一部關于中國教師在英國中學教學的BBC電視紀錄片正在進行宣傳,宣傳的重點是中國教育和英國教育之戰。

據參考消息引述香港《南華早報》報道,BBC宣傳顯示,這是中式和英式教育之戰,在進行了一個月的長時間學習以及數學和科學集訓之後,在“中國學校”學習的英國學生獲勝了。

至少這是《你的孩子足夠堅強嗎?》這部學校真人秀得出的結論。

來自中國的五名教師(其中一些人已經在英國教學)受邀到漢普郡博亨特學校一個有50名學生的班級執教,在那裏建立一個嚴厲的中國式制度。

報道稱,這場真人秀的高潮是一場展現哪種方式更好的競賽,“中國學校”的學生和其他九年級學生進行了一場測驗,基于測驗結果獲得的結論是英國需要更多中式教育方法。考試在倫敦大學學院教育研究所學者的監督下進行。這個節目背後是一個戰場。不是關于英國和中國教育,而是關于能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際學生評估計劃(Pisa)中學到什麽,不能學到什麽,以及試圖將一種教學模式移植到另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中是否明智。

這個節目受到了Pisa成績的啓發,這個成績顯示,上海學生在數學方面普遍超過英國同齡人三年。節目認爲這個成績能有效顯示一個教育系統是否健康;他們檢測的內容對個體學生教育和整個社會都很很重要,且上海及其他在Pisa中獲得高分地區的做法是可以在別的地方複制的。這個結果充其量證明學習時間翻番並關注于考試複習的孩子考試成績更好。

報道稱,這些結論不僅導致這個電視“試驗”的出現,還使英國出台了新政策,要從上海、新加坡和香港進口課程、課本甚至老師。

不過,很多學者持不同觀點,他們認爲:中國學生的表現因他們所在家庭的期望和社會紀律而得以加強;在這些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並不是教育的本義;在英國課堂采用中國做法不會解決很多學校面臨的挑戰,可能還會不利于它們發揮優點。

實際上,對Pisa成績進行深入研究後可以發現,中國學生不論是在上海、澳大利亞或加拿大上學,不論采取何種方式教育他們,都一樣會在這些測驗中取得好成績。

報道稱,這種以原生態文化模式爲基礎的試驗不是進行文化和教育交流的恰當方式。電視制片人首先是要追求戲劇性。中國老師稱,他們被迫采取延長學習時間的方法,還要進行他們在國內已經不再采用的訓練。

科學老師楊軍(音)說:“紀律非常重要。沒有紀律,就沒法學習”,還說“中國教育不僅僅是教學科知識。中國教育還是對人的培養。”誰會不贊同這兩個說法?

報道稱,英國的問題在于,與上海、香港和新加坡進行Pisa競爭時,教育的深層目的缺失了。英國應該更加深刻地思考學生應該學什麽以及如何達成這個目標。

英國對東亞Pisa領先者很有興趣,研究發現,英國可以從香港的改革和新加坡的類似討論中獲得啓發。除了給孩子們額外壓力,讓他們在Pisa比賽中獲得更好排名之外,他們應該有更廣泛的抱負。

報道稱,這就是爲什麽那麽多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孩子到英國上學。但是這可成不了好的政策頭條,也拍不成好的電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