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柏林6月19日電
題:德國足球為何能——金科玉律促青訓
新華社報道員奧利弗·特魯斯特
德國隊前兩天以4:0完勝葡萄牙隊,使其不僅愈發成為本屆世界盃奪冠的大熱門,更讓人看到德國足球人才濟濟的活力。曾幾何時,德國足球老邁到在歐錦賽小組賽階段就被淘汰。2000年的探底讓德國人鳳凰涅槃,狠抓青訓,幫助造就了“黃金一代”。
今年的德國世界盃團隊是德國歷屆世界盃最年輕的隊伍之一。有關他們誕生的搖籃,也就是德國青訓體系,各國已紛紛考察借鑒,其中幾條金科玉律可以素描德國的成功之道:
——德國足協規定所有德甲和德乙足球俱樂部必須建青少年足球培訓學校培養新人,否則不會給俱樂部頒發執照。在各俱樂部的青訓學校,既有專業教練的嚴格培訓,也有教師負責為青少年補習因為培訓或比賽耽誤的學業,力爭做到學習和訓練兩不誤。
——2006年起,德國規定所有職業球隊必須至少有12名德國本土出生的球員,還要有8名15歲至21歲間在德國本土俱樂部踢過至少3年球的所謂“本土球員”。
——所有德甲俱樂部必須遵守所謂“50+1”的財務法則,即單個人持股比例不得超過49%,以限制外來投資者掌控俱樂部,也限制了俱樂部過多購買外國球星的財力。
——除各俱樂部自己須建青訓學校外,德國足協和各州足協等還在全國建有400餘所被稱為“據點”的培訓中心,對有足球天才的青少年強化培訓。
據估算,自14年前開始強化青訓以來,德國對整個青訓系統大約已投資7億歐元。這或許也改變了不少少年的未來志向。根據一項民調結果顯示,德國目前6歲至12歲的男孩中17.3%表示想長大後當職業足球運動員。相對而言只有10%想當警察,7.5%想當飛行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