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高峽出平湖”——中資企業助力斯里蘭卡“南水北調

亚太日报

text

(建設中的M壩工程。亞太日報記者 黃海敏 攝)

亞太日報記者宿亮 黃海敏 馮武勇發自科倫坡:對現年25歲的斯里蘭卡姑娘娜勿達來說,中部山區的家鄉丹布拉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幾條河流和秀麗山川中即將出現兩座大壩,汩汩流水即將匯入青綠色的菜園。這些變化改變了地貌景觀,改變了生活方式,更改變著娜勿達和同胞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帶來這些變化的,正是在斯里蘭卡耕耘多年的中國企業及其經營的大壩建設項目。

(中水斯里蘭卡區域總部總經理李世中向亞太日報記者介紹M壩項目情況。亞太日報記者 黃海敏 攝)

(小標題)關切民生讓中企與當地民眾“親密接觸

清晨,娜勿達會按時來到中國水電M壩項目基地項目經理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工作。坐在秘書辦公桌前,娜勿達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不時對照檔在電腦鍵盤上認真敲打著。

這是娜勿達接受職業培訓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她與中國企業首次“親密接觸。工作將近兩年時間裡,年輕的娜勿達與中國同事很快成為好朋友。她告訴亞太日報記者,中國人與斯里蘭卡人在做事方式上存在不少共同點,“一點都不覺得身邊的中國同事是外國人 。

娜勿達工作的M壩項目將造就斯里蘭卡最大水電站,水庫會淹沒她從小就熟悉的地貌,但會使她的家鄉以及廣闊的地域從此不再遭受洪澇、乾旱及缺電等威脅。

談及這種變化,娜勿達說,當地人並不畏懼改變。斯里蘭卡山區雨季經常出現洪水、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水壩將發揮調節水量作用,減少居民面對的自然威脅。另外,項目給年輕人走出深山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學到現代企業運作方式,改變世代務農的傳統命運。

娜勿達回憶,M壩項目上馬時,當地媒體曾以環保等名義提出質疑,但隨著項目的推進,M壩本身給當地帶來的好處越來越多地體現出來,成為中斯互利合作在民生領域的重要體現。

(中水斯里蘭卡區域總部總經理李世中向亞太日報記者介紹M壩工程建設進展。亞太日報記者 黃海敏 攝)

(小標題)扎實工作讓中資項目成“媒體寵兒

與娜勿達一樣,M壩的成功也讓中國水電斯里蘭卡區域總部總經理李世中欣慰。

李世中告訴亞太日報記者,M壩及其上游的K壩是中國水電在斯里蘭卡中部腹地經營的重要項目,也為企業摸索“走出去方式方法提供了最好的借鑒。

眼下,斯里蘭卡《每日新聞》、《星期日觀察》等主要英語、僧伽羅語媒體記者已經成為工地的“常客,對工程進度、品質及對本地就業的帶動作用關注程度很高。而在幾年前,這些媒體還都以M壩項目作為攻擊對象,用環保等議題刁難中斯合作。

李世中說,為改變項目對外形象,中國水電從內外因分別下手,兩手“都要硬。

一方面,項目本身嚴格按照斯里蘭卡當地法規規定和高標準的施工要求實施,整體品質在斯里蘭卡本地工程師眼中高於曾經在斯投資建設的其他國家企業。環保領域,由於項目地處保護區,施工人員本著對當地負責的態度嚴格按環保規定推進項目,確保環境得到最大限度保護。

另一方面,中國水電在當地積極展現企業社會責任,不僅為水壩周邊民眾提供大量捐助,還在項目過程中培養當地技術工人,用人性化的管理贏得人心。

如今,1000多名斯里蘭卡人與娜勿達一樣,每天穿上整潔的中國水電工作服忙碌在施工的各個環節,成為建設的主力,與中資企業一道改變著家鄉的命運。

(建設中的M壩工程截流大壩。亞太日報記者 黃海敏 攝)

(小標題)“幾大功效深化中斯合作實質

斯里蘭卡新總統西裡塞納今年1月就職後,首個考察的中資項目就是M壩。出生在中部地區的西裡塞納對工程寄予厚望,強調國內政局的變化不影響涉及國計民生的重點中資項目。

李世中介紹,之所以受政府高度重視,是因項目在規劃設計時充分考慮到民生需求。

M壩蓄水能力為6億立方米,發電能力為25兆瓦,同時配備有變電站和17公里的輸電線路,連接斯里蘭卡國家電網,是不少斯里蘭卡人眼中的“三峽工程。

(M壩工程完工後的蓄水區域。亞太日報記者 黃海敏 攝)

在發電的同時,M壩還修建了灌溉水渠,改變以往斯里蘭卡山區農業“靠天吃飯的狀況。灌溉水渠一方面滿足中部地區蔬菜種植需要,鞏固這一地區全島“菜籃子的地位;另一方面,水渠向北部發展相對落後的泰米爾地區輸水,滿足當地發展需要,進一步鞏固斯里蘭卡國內的地區穩定和民族團結,被斯政府看作是“南水北調式的戰略工程。

M壩同時兼具環保功能,減少當地洪澇災害。另外,水壩建成後,相當於在山谷中心地帶“高架出平湖,改變著地貌特徵,也為當地發展旅遊等附加值產業創造機會。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月26日在北京會見正在中國訪問的西裡塞納時表示,中方將重點拓展與斯里蘭卡在衛生、農業、科技、旅遊、人力資源培訓等五大領域的合作。中國水電等企業從民生角度規劃、推進項目,讓本地民眾收益、讓企業得到發展、讓中斯關係更加鞏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