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觀察丨杜特爾特訪華,菲美真會分手嗎?

亞太日報

text

文丨亞太日報評論員張行

10月18日至10月21日,菲律賓新任總統杜特爾特將以最高規格來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中國也是除東盟國家以外杜特爾特出訪的首個區域外國家。

杜特爾特上任以來就立刻成為國際觀察家談論的焦點,話題從辱駡美國總統和駐菲大使,到“禁毒戰爭”,無一不引起巨大的爭議。近來,杜特爾特更是不斷對菲美同盟關係提出質疑,並且向中國釋放和解信號,這讓早已習慣菲律賓“親美反中”印象的中國公眾詫異不已。

如果只從杜特爾特個人性格及好惡,來解釋新政府外交轉向的原因,未免流於表面。而從本質上來看,杜特爾特此行訪華背後到底有何邏輯?菲律賓新政府對華友好又能持續多久?

菲律賓危機重重,中國才是解決困境的鑰匙

“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常用來解釋多數亞太國家外交路線的現狀。但是,站在菲律賓整個國家利益的角度,安全問題真的那麼重要嗎?

1975年中菲建交以來,兩國一直保持密切的友好關係,然而黃岩島事件以來,阿基諾政府不斷加強針對中國的菲美軍事合作,致使中菲經濟合作停滯不前,在中國對東盟十國投資存量排名中,菲律賓僅高於汶萊排名倒數,且遠遠落後其他國家。阿基諾政府對於中國威脅的渲染,其目的無非是想通過炒作安全問題,來煽動民族主義進而服務於其利益集團的政治選舉。菲國內權貴政治與美國“亞太再平衡”的你唱我和,絕非菲律賓國家利益的理性選擇。

2016年5月10日,據菲律賓選舉委員會10日淩晨的最新計票結果顯示,達沃市長杜特爾特在總統選舉中已獲得1450萬張選票,獲勝已成定局。

杜特爾特攜史上最高民意支持率上臺,他所面對的問題不再是選舉操作,而是基礎建設嚴重落後、匯率劇烈波動、外資大規模撤退以及失業率高等經濟困境。正如杜特爾特所言:“只有中國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美國除了給我們帶來法律的條條框框,再無其他”,菲律賓必須抓住“一帶一路”走出去和亞投行巨額基建貸款所伸出的橄欖枝,搭上中國發展的末班車。

美大選激戰正酣,“亞太再平衡”前途未卜

阿基諾政府的反中外交路線,不可能脫離美國“亞太再平衡”的國際背景。然而,隨著特朗普的強勢崛起,各界對於美國繼續推進“亞太再平衡”的決心已經產生了懷疑,隨著希拉蕊與特朗普的政治對決進入高潮,即使是菲律賓國內最為強硬的親美派也必須為最壞結果未雨綢繆。

特朗普提出“美國第一”的外交政策,必然會給美國的全球同盟體系造成重大衝擊,杜特爾特政府必須及時做好風險調控。退一萬步講,即使特朗普在大選中失敗,其外交觀點也絕非空穴來風,而是有一定的民意基礎,美國繼續推動“亞太再平衡”的力度也會存在疑問。

因此,杜特爾特近期關於弱化菲美同盟關係的言論,更主要的意義在於對沖過去幾年“聯美抗中”所帶來的後遺症。另外,至於杜特爾特何以一再對美國口出惡言,同樣並非杜特爾特一時的頭腦發熱,而是在不斷試探美方的反應和底牌,使菲美關係調適到合理的位置。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10月12日表示,菲律賓開始調整對外政策,他已指示國防部長德爾芬·洛倫紮納不再準備明年的美菲聯合軍演。

而菲美特殊關係有著歷史、文化和現實利益的深厚基礎,對於杜特爾特的過激言論聽聽就好,不要抱有過高的幻想,畢竟在中美之間尋求平衡才最符合菲律賓的國家利益。杜特爾特訪華的時間安排也有相關考量,10月中下旬,南海仲裁鬧劇在中菲兩國輿論已經相對冷卻,且美國方面正處於大選關鍵時刻無暇顧及菲律賓,此時正是阻力最小的時候。

中菲互利共贏,尋求最大公約數

杜特爾特此番訪華將如何推動中菲關係重回正軌?如果中菲想要尋求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必然遵循“擱置爭議、爭取共贏”的原則。中國駐菲大使趙鑒華透露兩國將“商定超過12項諒解備忘錄,涉及旅遊、基礎設施、漁業、打擊毒品及南海等多個領域”。杜特爾特訪華的核心問題必然是經濟議題,這個由數百名商界領袖所組成的豪華隨訪團可見一斑。中菲雙方最終談判成果的亮點,必然是經貿、投資與基建,至於南海爭端等問題很可能是重申“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等現有框架。

2010年至2016年期間,菲律賓政府共向外招標28個大型基建工程以及技術系統項目,然而這些項目大多數由於資金缺乏而擱置;而亞投行超過1000億美元的啟動資金只有極少部分尋找到合適的投資項目。此外,高鐵合作也將是雙方此次談判的重點,這也是中國“高鐵走出去”下一個主要著力點。

中國並不畏懼域外勢力在南海的挑釁,但是菲律賓新政府在南海議題上保持低調的承諾,將削弱美、日在南海問題上遏制中國的借力點,減輕中國的外交和安全壓力,也勢必會有利於“一帶一路”和打造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推進。


作者簡介:

張行,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助理教授, 萬里常安海外風險研究員。

亞太日報觀察專欄作者均為國際問題專家及資深新聞從業人員,長期從事國際研究和報道,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