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國”叫板 美國陷入兩難

新华社

text

(新華社記者辛儉強)短短半個月之內,接連有兩名美國記者慘死在“伊斯蘭國極端恐怖組織的屠刀之下,他們被斬首的過程在網際網路上被公之於眾,震驚了美國和世界。

表面上,恐怖組織以此來警告並報復美國自8月8日在伊拉克開始的空襲行動,但其實際意圖和目的恐怕遠遠不止於此:一是通過殘忍手段製造恐懼感;二是試探美國的反應與底線;三是警告其他國家不要參與美國的軍事打擊,破壞美國目前正在爭取建立的反恐聯盟。因此,最近該組織領導層不斷放話,聲稱要讓西方多次面對“震驚的事件,因為“對美國和西方的打擊力度越大,就越能加強號召力,引來更多追隨者。

是就此屈服,還是加強反擊?面對恐怖組織的公開叫板,美國總統奧巴馬2日批准向伊拉克增派大約350名軍事人員,使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人員將達到1300餘人。不過,美方再次強調,這些軍事人員不會參戰,目前美軍在伊拉克實施的有限空中打擊行動並不代表奧巴馬政府的外交政策發生根本改變。

奧巴馬在2008年競選總統時,曾承諾要讓美國擺脫一場昂貴的、不得人心的戰爭。然而,6年過去了,伊拉克的局勢並未像奧巴馬期望的那樣發展。過去7個多月來,“伊斯蘭國極端組織在伊拉克迅猛壯大,與美國一直袖手旁觀有很大關係。如今,“伊斯蘭國正一步步將美國重新拖進伊拉克這個“泥潭。

面對再次被拖回伊拉克戰爭的風險,奧巴馬政府心態複雜,舉棋不定,陷入兩難之境。“伊斯蘭國已成為一個跨境恐怖組織,美國要想肅清它,理論上應該和敘利亞巴沙爾政府合作,聯手打擊,但美方又不想因此給巴沙爾造成事實上的“解套。同樣,美國如果加強與伊朗的合作,又要擔心海灣阿拉伯國家的不滿。

美國國內目前的主流意見認為,“伊斯蘭國尚未對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形成直接的威脅。但這種觀點能夠維持多久依然是個問號。在宗教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面前,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

據美國情報官員稱,“伊斯蘭國目前的人員數量在8000到1萬人之間,其中有數百人來自西方國家。這些人如果日後返回各自國家,或將成為西方國家面臨的嚴重威脅,後果不堪設想。

2003年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宣佈對伊拉克發動戰爭,是導致伊拉克出現今天這樣亂局的主要原因。儘管奧巴馬上臺後極力避免被拖回到伊拉克戰爭的泥沼中,但如今的伊拉克已成為滋生恐怖主義的溫床,“伊斯蘭國迅速壯大,對地區和世界形成巨大威脅,美國必須認真對待打擊這一極端組織的問題,承擔起應該承擔的責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