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公布该省首批十位历史名人评选结果,他们分别为: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杨慎。连司马相如都落选了,可见评选之严格,“竞争”之激烈。
名单中有一位落下闳,知道他的人可能不多,但他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每一个国人。
落下闳
正月初一过年,这是常识,但在汉代以前,新年的第一天并不是正月初一。
商代是以十二月初一为元日,周代是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日,秦灭六国后规定以十月为岁首,均既不利于农作也不合于四季。
西汉初年仍沿用秦朝历法,到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年-公元前105年)已历百余年,出现历法与天象不合的现象。
在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下,汉武帝下诏广征民间天文学家,制定新历法。
因为观测天象颇有名气,落下闳在同乡的推荐下来到京城长安,与当时的官家天文学家唐都、邓平一起研制历法,经过多年观测和运算,终于编制出了新历。
当时一共有18种历法呈报给汉武帝,其中以落下闳等所制新历最为科学合理,最终被汉武帝采用,于公元前104年施行。
为纪念这一开创性的改制,汉武帝特地将年号改为“太初”,新历因而被称为《太初历》,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部完整的历法。
太初历
《太初历》将岁首改到正月,以孟春正月朔日为一元之始(即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开始),依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使得农事与四季吻合。
《太初历》首次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体系中,规定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在二十四节气中,位于偶数者,即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叫做中气。
这种置闰原则一直沿用一千多年,直到清朝才对“落下闳置闰法”作了改进:即在农历中除11月(冬月)、12月(腊月)和1月(正月)这三个月之外,其余9个月仍采用落下闳制订的“以无中气月置闰”的方法。
自此之后,中国历朝历代所颁布的历法版本,均为在《太初历》基础之上的算法修订,规则改动甚少。
为了表彰落下闳的功绩,汉武帝特授他侍中之职,落下闳却坚持“不受”,回到家乡四川阆中继续从事天文观测研究。
为纪念落下闳而建的阆中观星楼
除了制定“太初历”,落下闳还是“浑天说”创始人之一。
此前的宇宙理论认为“天圆地方”,也就是所谓的“盖天说”;“浑天说”则认为“天圆地圆”, 天就像一个鸡蛋,大地像其中的蛋黄,后世的张衡、祖冲之等人的研究均以此基础。为测定二十八星宿的位置,落下闳还改进了赤道式浑天仪,延用了两千年。
在数学方面,落下闳发明了“连分数(辗转相除)求渐进分数”的方法,定名“通其率”,现代学者称之为“落下闳算法”。
“落下闳算法”比采用类似方法的印度数学家爱雅哈塔早600年,比提出连分数理论的意大利数学家朋柏里早1600年。
著名科技史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落下闳所处时代东西方天文学的十大成就,其中三项出自落下闳。
他盛赞落下闳是世界天文学领域一颗“灿烂的星”。美国哈佛大学世界著名天文学家雕塑群像中,落下闳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
2004年9月16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将其发现的编号为16757的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