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欲在美扭轉形象 美媒:改變已在發生

參考消息

text

【亞太日報訊】參考消息網引述外媒報道,中國零售商在美國市場面臨的挑戰,不只是大多數美國民衆無法辨識中國品牌,還包括對抗美國民衆長久以來對所有中國制造産品的偏見。而中國品牌如若想在國際市場贏得一席之地,其商品質量首先要在國內過關。

據美國之音電台網站2014年12月31日報道,美國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在2011年所做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在美國消費者購買海外制造商品與服務的支出當中,中國制造的産品占了四分之一。報告指出,進口到美國的中國産品主要是衣服、鞋子以及家用設備等。

對“中國製造的負面印象已影響中國建立品牌的努力

由跨國廣告公司智威湯遜旗下市場行銷研究部門JWTIntelligence在2012年針對美國成人消費者所進行的調查發現,美國消費者對進口的中國品牌大多持負面態度,大多數受訪者對中國制造商品普遍的描述是大衆制造、廉價以及安全標准低劣。

美國市場調研機構華通明略的中國首席品牌官王幸表示,這些負面印象源自于中國制造這四個字在許多美國民衆心中被汙名化。

王幸說:“美國對中國品牌的印象已經被多年來消費者的認知塑造成只要是在中國制造的産品都是便宜貨以及品質有問題,這樣的印象已經傷害到中國建立品牌的努力。

王幸說,美國民衆通常無法將他們對中國制造的整體感受和他們對某個中國品牌的商品印象區分開來。

智威湯遜廣告公司市場研究部門的潔西卡·沃恩表示,中國制造商數十年來對美國出口不安全的僞劣産品,聲名狼藉,現在中國品牌想要進軍國際,處境的確非常艱難。

中國商品質量首先要在國內過關

沃恩指出,中國品牌名譽掃地,也是因爲中國國內消費者對其産品安全怨聲連連。

近年來,中國食品受到汙染的醜聞屢屢登上國際媒體頭條,2014年7月爆發上海福喜事件,起源是中國電視台拍到上海福喜食品公司的工人使用過期原料。

上海福喜公司向美國兩大連鎖快餐業麥當勞和肯德基在中國的分店提供各類肉品。事件曝光後,麥當勞和肯德基都停止使用這家公司的肉品,並向中國的消費者道歉。

2012年,中國乳品企業龍頭伊利集團全面召回遭到汙染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當局在其産品中發現含有超標的汞。

沃恩說,中國制造商想要進軍國際,必須先整頓好自己內部的問題,因爲國際上有更多的競爭,如果他們連在自己家中都無法贏得民心,遑論在海外想要搏得名聲有多麽困難。

智威湯遜研究部門在2012年所做的調查也顯示,在一些美國消費者的心目中,有幾個對中國品牌的正面形象正在崛起。

調查指出,在18歲到34歲(千禧年世代)以及48歲到67歲(嬰兒潮世代)這兩個年齡層的受訪者當中,有五分之一認爲,中國品牌很有意思。在不分年齡層的所有受訪者當中,有9%到20%的人認爲,中國品牌有設計感、值得信賴。

中國品牌在美國的正面形象得益于最近的幾個發展。其中之一是中國公司開始整頓其産品安全的紀錄。

沃恩指出,中國乳品大廠伊利和蒙牛與國際公司合作,采用符合國際標准的制造與供應鏈營運模式。

中國廠家國外推銷不提中國

此外,中國品牌的市場行銷策略也有所改進。伊利是近年來在美國電影以及電視影集中進行置入性行銷的幾個中國品牌之一,伊利舒化奶在2011年的《變形金剛3》電影以及美國CBS電視台的情景喜劇《生活大爆炸》中出現。

一些中國品牌爲了吸引美國消費者也對其背景輕描淡寫。總部位于中國青島的家電制造商海爾公司在其網站上的介紹完全沒有提到中國。

在2013年美國民衆對中國品牌態度的報告中,美國電子商務公司HD貿易服務公司稱贊海爾的策略。

報告稱,海爾只不過是采取策略突顯其多國企業的形象。

創新也協助中國品牌吸引美國民衆的眼球。2014年1月,中國的手機制造商中興通訊ZTE在拉斯維加斯的一個貿易展上發表一款模組化手機,這種新概念的智慧型手機可以讓使用者自行購買不同等級的攝像機和電池等零組件安裝在手機上。

沃恩說,中興和海爾等中國公司紛紛加強投資研發。

他們提供消費者創新産品,改變外界認爲中國品牌只是仿冒品的印象。

美國千禧年世代對中國産品最有好感

根據智威湯遜的研究報告,對中國品牌或是中國制造最有好感的是美國的千禧年世代,也就是年齡層在18歲到34歲之間的這群年輕人。

沃恩分析,許多在美國國內找不到工作的美國學生到中國去尋找機會,許多中國學生到美國來念書, 美中兩國的年輕人交流頻繁,也比上個世代更容易接受中國品牌。

參與研究調查的這群美國千禧年世代最想要擁有的中國産品包括電子遊戲,食品,飲料,家電和服裝。

報告顯示,有1/4到1/3的美國千禧年世代有興趣嘗試這些中國産品。但是,報告也發現,衆多其他類型的中國品牌商品,對于各個年齡層的美國消費者都引不起太高的興趣。

去年發布的兩份研究都顯示,整體而言,美國消費者對中國産品的興趣相對較低。當被問到,如果知道這個品牌是中國公司,你會不會買他們的産品? 只有68%的受訪者說會。但是以同樣的問題針對日本品牌去詢問受訪者,則有81%的人說會。

在另一份調查當中,只有40%的受訪者說他們有可能購買中國品牌的商品。也有許多美國民衆表示,和中國産品相較起來,甯願購買美國制造的商品。

在2012年由商業戰略顧問公司--波士頓咨詢集團所做的美國消費者研究調查當中,有81%的美國受訪民衆與其購買廉價的中國産品,甯願花更多的錢去購買美國制造的産品。

沃恩說,這項調查反應中國和西方長久以來的經濟競爭態勢。

中國正在崛起,西方卻陷入財政危機,因此對美國的消費者來說,甯願花多一點錢去購買美國制造的商品,也顯示了他們希望美國的經濟好轉。

那麽中國品牌應該如何扭轉在美國公衆心目中的負面形象呢? 華通明略的中國首席品牌官王幸建議,中國品牌應該著在創新。

沃恩說,這個過程雖然緩慢,但是在全球化快速變動高度連結的時代,中國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從負面轉爲正面的過程,速度可能會比以往的經驗快得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