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项工博会获奖产品出炉,北斗三号卫星获特别大奖|工博会③

界面新闻

text

今年工博会的十项获奖产品出炉了。

9月15日,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下称工博会)奖项揭晓。其中,北斗三号中科院导航卫星(下称北斗三号卫星)获工博会特别大奖。

另九项获工博会大奖的产品,分别为自动化码头装卸系统、“海斗一号”、节卡共融系列协作机器人、新型显示用含氟高分子材料(PT853)、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管、上汽5G智能重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品短流程高效制造技术,以及超高清超高分辨率大尺寸LED显示器。

北斗三号卫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核心星座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产品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制。

北斗三号中科院导航卫星。图片来源:工博会组委会。

据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林宝军介绍,北斗卫星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疫情防控中的身份认证、手机中的北斗导航等。

除了基本的导航功能外,北斗卫星还有区域短报文、全球精密定位、全球搜索救援等功能。

林宝军称,此前中国的卫星基本只有八年寿命,北斗三号卫星的寿命长达10-12年。此外,北斗三号新一代卫星重量只有849.6公斤,比原来3-4吨重的卫星功能更强。

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团队还首创了导航星座星间链路技术,实现了“一星通、星星通”。

林宝军解释称,通过该技术,北斗三号卫星7万公里的测距精度能达1厘米。7万公里的距离约相当于绕地球两圈。

此外,北斗三号卫星中的CPU、微波器件等核心器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彻底摆脱了中国卫星关键器部件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

本届工博会的获奖产品多数实现了世界首创。

其中,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振华重工)参评的自动化码头装卸系统,研制了世界首创的远程控制超大型自动化双起升双小车岸边集装箱起重机。

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多座自动化港口码头,如厦门港、青岛港、上海洋山四期工程。

自动化码头装卸系统。图片来源:工博会组委会。

据振华重工公司副总裁张健称,该系统在意大利Vado港、泰国蓝菜帮港、印度Adani港、阿布扎比哈里发港以及瑞典斯德哥尔摩港也进行了相关实施和部署。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参评的“海斗一号”,是中国首台作业型万米级全海深水下机器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突破万米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中国首次万米作业。

海斗一号。图片来源:工博会组委会。

该产品在全海深电动机械手作业、自主遥控多模式操控、高精度导航定位、全海深高清成像及实时传输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中国及当前国际上作业型全海深水下机器人空白。

此外,本届工博会还有一些防疫类产品和企业获奖。

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管,是新冠疫苗采用的必选材料。该产品由凯盛君恒有限公司(下称凯盛君恒)、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研发。

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管。图片来源:工博会组委会。

凯盛君恒总经理王晓轩表示,中国每年对中性硼硅药用材料的需求是35万吨,此前一直依赖于进口。

王晓轩称,此次研制成功的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管,采用自主创新的“全氧燃烧”熔化工艺和铂金料道技术,使药用玻璃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全民用药安全方面的“卡脖子”问题,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王晓轩预计,公司明年该玻璃管的年产量将达5万吨,可基本与新冠疫苗生产的总量相匹配。

本届工博会评奖共受理434件参评产品,比去年增加115件,创历年新高。其中,和防疫相关的产品共5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