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金陸:仁商仁父

亞太日報

text

曹金陸。亞太日報記者 許江山攝

【亞太日報訊】(記者郭啟晨 許江山)年屆耄耋之年的曹金陸早年出生於印度的亞三省,他的父親上世紀二十年代到達印度,後因當地排華,一家人被關入集中營。1963年,曹金陸和他的家人被中國政府引渡回國,後於七十年代舉家移民香港。比起曹金陸本人,他的兒子------香港醫療大亨曹貴子,可能更為人熟知。

曹金陸與兩位兒子合影。

1989年,剛拿到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的曹貴子創立了首間“康健醫務中心”,並於兩年後以連鎖經營模式為現今的康建國際醫療集團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康健開創了不少第一次,除了是香港第一家聯營醫務所,亦於1999年開設當時全港獨有的24小時醫務所,千禧年更於香港聯交所創業版上市,2008年轉到主版上市。2014年,集團改名為「康健國際醫療」,服務範圍縱橫普通門診、專科門診、牙科、健康體檢、保健、醫療診斷等各個領域,成為香港醫療界的翹楚。

曹貴子被問到作為醫生的從商之道時曾說,“過到自己、過到別人,加上病人滿意,便算成功。醫藥行業檢驗的是良心,由始至終我的信念也是治好病人”。曹貴子的賺錢之道,十分簡單:“不想利益,不急賺錢,醫好病人就有生意上門。”

曹貴子的事業能至此,與父親一路以來的幫助扶持密不可分:最早的康健綜合醫務中心就是由父親曹金陸資助開辦的。因為兒時老師的教誨,深明『樹欲靜而風不息』的道理,所以從頭到尾都與父母一起住,並且很重視親情。

人稱“講金更講心”的曹氏父子究竟經歷了怎樣的奮鬥歲月?曾經的印度華人身份為何會影響他們至今?曹金陸老先生又是怎樣為這個家族奠基的?一連串疑問引人好奇。

生於印度經歷動蕩

父親上世紀二十年代到達印度,到了曹金陸這裡已是生活在印度的第二代,1962年之前他們一家人做著機械維修建築材料廠房的生意,安居樂業的住在印度亞三省。

曹金陸與長子曹貴宜在印度時合照。

曹金陸的哥哥從事機械事業,姐夫是木匠,因此自小從這二人身上學到不少知識,並於21歲開辦第一間機械維修及建築材料的廠房。後來成功開設三間廠房,主要為外國公司在印度的茶園維修機械及土木工程,由於當時的印度經濟環境尚佳,曹金陸一家在當地過得安心富足。

曹金陸(後中)與三位姐姐及弟弟與媽媽(前中)一家人溫馨合照。

平靜的生活在1962年11月被打破,當時正值中印糾紛,印度全國爆發排華運動,還在籌備第四間廠房的曹金陸全家集體被關押到集中營。“當時印度警察凌晨包圍唐人街,晚上八時用貨車將我們一家送到監舍,翌日又坐了七日八夜火車才到達集中營。火車的環境十分擠破,只可以坐著不能睡覺,煮飯也要擠在廁所,而且不能洗澡。”曹金陸老先生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仍記憶猶新。

集中營中的生活可謂艱難,營內長期會有警員巡視,且設有多個瞭望台並駐有持槍警員監視,戒備非常森嚴。起初印度政府只提供凍水飯等食物,後來中國政府多番要求印度善待華僑,印度政府才同意按照紅十字會的標准,提供食材讓他們自己煮飯,也有生病華僑在營內因得不到合適的醫療救治而死亡的消息傳來。漫無期限的關押和惡劣、狹窄的居住環境讓曹金陸一家擔驚受怕。彼時曹貴子還不到一歲,上有老下有小的曹金陸帶著一家人在集中營過著舉步維艱的生活,並積極爭取回祖國。

漫長的黑暗過後終有黎明來到,1963年初曹金陸收到了可以被接回國的消息,半年後他帶著一家老小登上祖國為華僑派來的渡輪,漂洋過海,踏上了從未回到過的祖國。

輾轉湛江踏實奮鬥

曹金陸說當時在碼頭見到祖國派來的“光華輪”感動不已,“因為在集中營時已經做好登記,所以上船前只需點齊人數就可登船。”

引渡曹金陸一家和華僑們的“光華輪”是當時國內最一流的輪船。船上設備非常好,設有包括醫療診所、圖書館、戲院、乒乓球台等設施共三層。“船上有個很大的餐台”曹金陸老先生說起這些的時候仍津津有味,“美味的食物如包、面、罐頭等放滿一大張桌子”,突如其來的關懷讓曹金陸第一次體會到了來自那片從未涉足過的土地給予的祖國般的溫暖。

曹金陸回到湛江時,遠遠的就看到在碼頭上迎接他們的政府官員和湛江市民。“碼頭站滿了人,石梯上到處都是”,曹金陸說著眼神裡充滿了感恩,“到了湛江就被安排坐車去招待所休息,領取生活用品品”,政府更特別在招待所設宴為華僑接風,並派發物資包括餐具、棉被、衣服等。

在工廠工作時期的曹金陸。

華僑們歸國後的生活因為有政府幫助安排的住房和工作而有了保障。曹金陸被派到惠陽汽車收配廠工作,一個月補助50元。後來被安排到廣州參與技術試評級,由於早年間在印度積累的精湛技術,他通過了測評,收入提升至97元,這在當時已是很高的水准。

當時工人們流行一句話:“一幫一,一對紅”,即互相幫助,就可以共同進步。工作認真勤奮的曹金陸在完成自己工作之余,時常還會幫農民修理器械。常年被評為優秀員工,在群眾和同事之間享有極高的聲譽。

落地香港白手起家

1966年,勤力奮鬥的曹金陸得到單位領導的特別批准,只身一人來到了香港尋找工作機會。到香港時,他身上只帶了3塊人民幣,陌生的環境,積壓的生活狀況讓曹金陸只呆了6個月便打道回府。令他感動的是,回到工廠,單位領導竟批准他可以留在工廠繼續工作,這對當時的曹金陸可謂是雪中送炭。

曹金陸在發電廠工作時留影。

1967年,曹金陸再次來到香港闖蕩,先後在遠洋及英輝船廠工作。後來,他將妻子孩子接到香港,至此家人團聚,開始了在香港的新一段生活。

曹金陸在1974年於無綫電視工作,並為錄影廠安裝觀眾席。

時至今日,曹金陸老先生仍認為在無綫電視和中華電力的26年工作經歷,給他的幫助是至關重要的。依舊是靠著安身立命的維修本領,曹金陸得以在後來成立公司,承包工程,當時的曹金陸一心努力工作,他認為之前在印度和湛江的經歷讓他更懂得管理和培訓員工的重要性,也基於此,對兒子曹貴子日後的事業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曹金陸與妻兒合影。

對祖國常懷感恩之心的曹金陸,在香港定居後曾回到湛江,到當時歸國的碼頭看望,他發現此時的碼頭四周都改建成高樓大廈,完全看不出幾十年前的蹤跡。但他仍駐足良久,因為這裡不但是他人生的轉折點,也是他一路奮鬥至今的起點。

擁有一顆仁愛之心的曹金陸,常年在公益領域做著貢獻,以期回報社會。在成立康健國際醫療集團之初,曹金陸先生已經做了很多公益活動:去公共屋村免費幫人量血壓、檢查身體,後來又無償到火炭帶領學生們體驗耕種的樂趣。

在曹氏父子努力下,康健國際醫療集團漸具規模,為社會、為市民大眾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兒子曹貴子受他的影響也熱心公益,「無論是做醫生或是做商人,只要想幫人,始終可以幫到人,要幫社會始終可以幫到社會。不是說做醫生就一定好偉大,做商人就無醫生那麼偉大。」這是曹貴子行醫從商的准則,這一切也與曹金陸的家教分不開。

曹金陸在田野間帶領學生耕種。

曹金陸老先生始終認為,“能幫到別人本身已經感到很開心,所以做公益事業不求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