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給國產電影更多的文化關注

亞太日報

text

《叶问3》劇照

文| 馬超

--在全球最权威的影评网站IMDB上,《叶问3》的评分高达7.9分(最高10分)。

--在由影迷和专业影评人综合评分的北美独立影评网站“烂西红柿”上,《叶问3》好评度高达81%,有82%的北美观众为其点赞。

--美国《环球邮报》:影片简单的故事情节,相当成功地把每一场打斗串联在内,打斗场面干净、有力而且明显经过了精心设计。

--美国《洛杉矶时报》:动作编排巧妙,还有出乎意料的情感深度,和其前作一样令人难以抗拒,叶问处在功夫斗争的暴风中,心却宠辱不惊,甄子丹展现出了这种优雅和宁静。

--美国《沃斯堡明星电讯报》:它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远远超越任何的特效和流行文化因素。

--英国《卫报》:非常谦逊,愉快的享受。

在国际上受到好评如潮的《叶问3》,在国内却被“票房造假”和人肉搜索占据了新闻头条。据最新消息,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决定,对经查实的3200万元的虚假票房不予认可,不计入全国电影票房统计资料。此外,对该片发行方大银幕(北京)发行公司暂停新的电影发行业务1个月。 本来无论从艺术和文化的角度,《叶问3》至少值得引起影视圈的正面评价和讨论,不过,对文化本身的关注,却因各种细枝末节的事被抹杀。无论各个行业和社会,法律和道德都应当拒绝造假。而且,文化作为文明的领路人,不能充满造假和暴力,而应当回归艺术本身的价值和对文化消费者的引导作用。

电影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票房,更需要文明的供给侧

票房,让中国文化产业或文化经济开始注重市场,规范市场和制度监督成为必须。但从弘扬民族文化、鼓励优质国产片的角度来说,国产大片本身的民族文化内涵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这为本已匮乏的国产电影供给侧,提供了活力和养料。农历新年以来,《美人鱼》、《叶问3》都成为国产电影的看点,是因为文化。

媒体的炒作和档期的安排,已然成了影视作品上座率的决定性因素,而反倒作品本身的质素成了阶下囚。甚至,影视市场中的手段使得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当年的《1942》和《泰囧》,深刻的电影主题被票房打败。如果从艺术文化的角度去看,我们的民族需要艺术引导,而不只是票房炒作。只看票房和炒作的时代,实乃电影艺术之殇。

影视文明要抵制文化暴力

正常文艺批评和影视评论都是正当的,不可或缺,否则文化不能进步。但是,以自媒体的方式,以凶煞式的表达方式、手段和语言,低劣式的人肉搜索,完全没有电影和艺术本身的评论,可称为媒体暴力。《叶问3》讲的是习武之人,外习武却内自省,习武讲文明,武道有思想;反倒是本应文明的文艺界和文化圈,充满着文化暴力。跟风八卦,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通过文化暴力,搞不正当竞争,为一己之利,不仅损害好的作品,也堵死了电影产业持续加快发展的路径。中国不该也不能把暴力引入文化艺术。

探索中国影视市场的融资路径

票房是否造假,的确需要相关部门规范市场。我们看到,广电总局也对此事表示了关注并采取行动规范市场。规范和引导固然重要,但是,种种票房造假的新闻充耳不绝的同时,也说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电影从纯粹的意识形态走向市场化,影视市场的发展路遇前所未有的井喷期。而且,通过票房,做众筹和融资,也是一种新的市场开拓和融资路径探索。就像P2P和众筹,都是有新意的探索和尝试,但又确实需要更多的规范和引导。

而且,好莱坞电影的发展也是既有艺术的追寻,又更是离不开和资本市场深入的结合,才能走到今天。中国电影市场也离不开融资管道,否则离开新鲜血液,就没了发展的补品。既然如此,新生事物必然会有问题,会走弯路。如果探索过程中的瑕疵,把探索意愿给扼杀,就堵死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新路子。

想必各位影迷永远不会忘记,李奥纳多凭借《复仇勇者》饰演19世纪的猎人Hugh Glass,8载追梦奥斯卡,41岁终于抱得金人归的激情。那是怎样的一种艺术精神,和追寻梦想的巅峰。国人在亢奋和纠结于票房和八卦的闲暇,是不是应当真心为中国的电影事业,注入些许文化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