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南太湖新区。 湖州市委宣传部 供图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浙江:把全面小康写在绿水青山上
中新网杭州8月10日电 题:浙江:把全面小康写在绿水青山上
记者 柴燕菲 赵晔娇 郭其钰
小康,承载了中国人千百年来对理想生活的追求。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描摹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绿水青山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起笔落笔间,绿色始终是底色,是亮色。山村、海岛依托绿水青山发展生态旅游、带来金山银山;产业发展厚植绿色理念、呵护绿水青山;有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民众在精神层面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加……在高水平全面小康进程中,浙江的绿色动能澎湃,也让小康的成色更足。
杭州桐庐莪山乡非遗传承人。 蒋启明 摄
** 山与海——吃一碗“生态饭”**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难在“全面”。这个“全面”,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湖州市安吉县余村率先解开了这个时代之问。
三面环山的余村只有38公顷农田,却有400公顷富含石灰石的山林。20世纪八九十年代,余村靠着挖矿山、建石灰窑、办水泥厂,短短几年集体经济年收入达300多万元,成为安吉名副其实的首富村。
“全村280户,一半以上家庭有人在矿区务工,1992年一名工人一个月工资能开七八百元。”余村原党支部书记鲍新民说。但随之而来的是青山被毁、河流被污,村民身体受到伤害,“大家都深知其害,但谁也不愿意打破开山取矿这只‘金饭碗’。”
直到2003年,余村痛下决心,相继关停矿山和水泥厂,修复破坏殆尽的生态。“家家户户钱是有了,但每天灰头土脸地吃着大鱼大肉,算过上了好日子吗?肯定不是。”鲍新民说,压力再大也要喊停。
全村人赖以为生的矿山关了,经济效益从何而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论断为余村指明了方向。余村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对土地、矿山、竹林等集体资产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成立了“两山”旅游公司,发展生态旅游。
绿水青山回来了,随之带来了一个个优质文旅项目,大大小小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打卡”。余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05年的91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5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8732元增加到2019年的49598元。
对于小康,鲍新民的理解很朴素,“吃穿不愁,环境也优,这样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守得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山区如此,海岛亦如此。
在舟山市定海区新建村的南洞水库坝上,绿色植被组成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字样分外醒目。从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到全域生态化、景区化,“绿水青山”不断“淌金流银”的故事,新建村党总支书记余金红讲了一遍又一遍。
从定海首条“最美公路”正式通车,到拓宽村道、建成2万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新建村生态建设不断提质扩面。随之越来越多游客涌进村里,村民纷纷开起精品农家乐,闲置的民房“活”了,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创业。2019年,新建村接待游客超45万人次,人均收入达3.9万元。
从山向海,又不止于山海,绿水青山已成为浙江全域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力引擎。
丽水松阳四都乡古村落。 郭其钰 摄
** 产与城——念一本“绿色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浙江人,亦将绿色发展理念厚植产与城的发展中。淘汰落后产能“铁腕出击”,培育新兴绿色产业“呵护备至”,一系列组合拳,打出了“绿水青山”新气象,打出了“金山银山”新天地。
俯瞰舟山市岱山县鱼山岛,山丘与海岸线之间,林立着巨型石化生产设施,炼化装置直入云端,工程车辆川流不息。一个投资千亿的国家重大项目——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在这里拔地而起。
早在设想初期,浙江就坚决摒弃传统石化产业高污染、高耗能的劣势,将“绿色生态”作为该基地的建设标准之一。如应用大加氢、大催化、大重整技术,使项目总流程更优化。
良好的生态效益和发展模式释放了更多虹吸效应。舟山绿色石化项目大石化项目带来的大宗原料进出口、产品交易、储运物流、金融服务等一系列关联业务,为浙江自贸区打造油品全产业链提供了产业支撑,也带来了大量如沙特阿美、BP等世界500强石化企业的投资。
一座岛屿旧貌换新颜,一个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亦逐渐成型。审视当下,立足于石化产业链,绿色石化基地正开展国际化招商,招引高端化工品产业项目,打造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集群。
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方能搅动城市聚变。
在225平方公里的湖州南太湖新区板块上,区域经济“新矩阵”显露雏形,特瑞思药业、协和华东干细胞等40多家企业在此筑起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覆盖上下游的全产业链……
“矩阵成员”的底色是绿色。南太湖新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新区成立以来,重点发展大智造、大科创、大旅游、大金融、大健康五大主导产业,构建了以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为主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
事实上,去年6月挂牌成立的南太湖新区成立之初就意欲打造成引领全国绿色发展的高地和标杆。浙江省政府发布的《同意设立湖州南太湖新区的批复》中,要求其坚持生态优先,优化资源配置,突出主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两山”理念转化实践示范区。
放眼浙江,今年上半年,该省规模以上工业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5%、3.5%和6.0%。
疫情之下逆势增长,也印证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绿色发展的强劲生命力。
湖州安吉余村村。 郭其钰 摄
人与文——拓一条“振兴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不仅为浙江的小康进程带来着经济层面的提升,更为民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提供着最直接的助力。
群山之巅,便是书店。在丽水市松阳县四都乡陈家铺村的悬崖边,先锋书店第三家乡村书局落址于此。书局选址在一栋特别的崖居式夯土民居建筑里,这里也是陈家铺村的文化中心。
陈家铺村是松阳古村落中一处未经开发的瑰宝,多年来其坚持不搞大开发,保留原汁原味的崖居式古村落,保留一片绿水青山。如今,整个村落背靠山崖,面朝峡谷,被梯田、竹林、古树、山峦簇拥。
“书局选址在这样的地方,是因为钟情于这里的云山雾景,钟情于这里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希望打造新的文化景观。”先锋书店品牌运营总监张瑞峰介绍,书局以地方特色的主题图书为主,配备乡村建设、平民教育、地方文献等专题图书,还设立了反映当地自然资源、风土人情、地方特色的文创馆。
绿水青山引凤来栖,当地村民的生活也在悄然变化。“以前村民们空闲时间主要是看电视、打牌,现在会经常来书店看看书、看看风景。”张瑞峰说。
富裕起来的百姓有了更多精神文化追求,而绿水青山就是吸引一个个优质文化项目最好的橄榄枝。
桐庐县莪山畲族乡是杭州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从贫困到脱贫再到致富,建乡30多年来,莪山始终守得绿水青山,始终不忘畲乡文化。
“以前的莪山是个闭塞的山坳坳,‘男子多光棍,女子无嫁衣’,可以说是真正的穷乡僻壤。”莪山畲族乡党委书记李春龙说,近年来在守好环境的基础上引进民宿、开发景区,大家都达成共识,畲族文化是莪山最珍贵的发展资源,要保护好、挖掘好、传承好。
这里保留着畲乡棍凳、竹竿舞、五步拳、七步拳、大回拐棍等富含畲族特色的武术、民歌和舞蹈,沿袭“三月三”“六月六”等传统节日,常态化举办民间畲歌大赛、畲族武术表演赛和少数民族运动会……“文化生活化”极大丰富了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进入莪山,要经过三座牌楼,分别是“团结门”“和谐门”“幸福门”。当地百姓说,团结、和谐、幸福,就是小康生活的真实写照。
绿水青山在,金山银山来,团结、和谐、幸福,亦是小康中国的真实写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