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粵澳更緊密合作,橫琴準備好了!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新華社記者魏蒙)5年前,與澳門隔海相望、最近相距不到200米的珠海市橫琴島仍“待字閨中;5年後,這裡崛起了一個實行澳門法律的澳門大學新校區,高標準地完成了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橫琴開發“五年成規模的目標。

橫琴,這個昔日“蕉林綠野,農莊寥落的邊陲海島,已華麗轉身為強化粵澳緊密合作的生態新城,成為改革開放的新地標。

吹響號角 夯實基礎

為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5年前國務院通過了《橫琴總體發展規劃》,並將橫琴島納入珠海經濟特區範圍。從此,沉寂多年的橫琴吹響了大開發的號角。

前三年,為告別“一邊金碧輝煌,一邊荒草魚塘的景象,這裡林立著工程機械,開山炸石,修路整地,出現勝過深圳最初開發時的場景。

在橫琴環島東路尚未完工前,橫琴曾特意開放過一個“地下展廳——一截綜合管溝。這是靜臥於橫琴地下的長達33.4公里的環島市政綜合管溝的一個部分。其總長度約是廣州大學城管溝的1.8倍,是上海世博園區地下管溝的5倍,是目前中國一次性投資最大的綜合管溝。

呈“日字形的環狀管溝系統,分為管道倉、電力倉。其中,管道倉最寬達9.8米,平均高度為3米,碩大空間,可跑一輛汽車。12月16日,氣勢如虹的這條管溝再次顯現其非凡的一面:借助這一系統,中國電力投資集團珠海橫琴熱電有限公司可向橫琴提供集電、熱(冷)、汽、水多聯供綠色清潔能源。

緣何要投數以億計的鉅資,費長達3年修建這樣的一個“隱蔽工程?

“修綜合管溝,雖然前期投資巨大,但不僅能節省約40公頃的城市建設用地,還讓橫琴徹底告別了‘拉鏈路’式的重復建設,大大節省了後期工程建設的投入。它是橫琴生態島的保障,是橫琴百年基業的保障,是橫琴可持續發展的保障。橫琴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王瑞森自豪地說。

助力澳門 橫琴舍得

粵澳合作的首個項目便是在橫琴建設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對這個校區,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實行澳門法律。

“要完成這個讓澳門大學在橫琴落地的任務,最難的是要在3到4個月內完成其所需土地的徵收及補償工作。但我們做到了,因為中央關懷,廣東支持、珠海力挺,橫琴舍得!橫琴新區管委會主任牛敬回憶道。

就職於中交四航局的葉雄偉,曾是修建連接這個校區到澳門的海底隧道的施工負責人。因其施工涉珠澳兩地,橫琴新區要與海事、航道、水利、海關、邊防、環保等近20個部門協調。為此,他們逾百次深入工地,專項辦理了治安管理、消防管理、工人信息採集等棘手事項。

“暢順的溝通機制緣於澳門主導,橫琴配合;項目推動,橫琴服務;工程需要,橫琴協調。葉雄偉說。

在這個校區交給澳門的前夕,記者曾駕車進入過現場。當時,映入眼簾的是,素樸淡雅的嶺南風格與洋溢著南歐風情的建築已融於一體,而點綴其中的園林、山水,更增添了其濃郁的書院氣息。

逾一平方公里的面積,與原來澳門大學狹小的校園,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澳門回歸祖國,給土地嚴重不足的澳門發展教育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和機遇。澳門大學校長趙偉說。

除了與澳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工商界社團定期溝通外,橫琴身後還有一個包括澳門精英在內的“參謀部和“智囊團——橫琴新區發展諮詢委員會。這個機構成立一年來,近20位委員提出了近70條高水準的建議和意見。

“咨委會開局良好、富有成效。親自擔任該機構主任委員的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表示。

注重潛績 打造精品

5年間,原來荒蕪的橫琴出現了27條高標準的市政道路、14公里美觀實用的海堤、2.9公里溝通多個節點的隧道……除了路網,橫琴還高標準地建設了綠色電網、供水、排水系統。另外,這裡正在建設將在橫琴站與澳門島內軌道交通無縫連接的廣珠城軌延長線。

“橫琴新區正在以科學發展、從容建設為原則,在確保佈局合理的基礎上,注重城市規劃的前瞻性、科學性和長遠性,特別是注重以潛績意識,打造精品工程、傳世之作。珠海市委常委、橫琴新區黨委書記劉佳說。

橫琴拿出了約5平方公里的土地,建設包含粵澳合作中醫藥產業園的粵澳合作產業園。12月16日,20個項目宣佈進入該園區。當日,為澳門青年才俊創業發展提供新平臺的澳門青年橫琴創業谷項目,也宣佈正式啟動。

這些澳門投資者參與、主導的項目,總投資逾千億元。其中包括天匯星影視綜合城、來來夢幻世界、動漫主題綜合商務旅遊項目、中葡商貿中心等。“這些進入粵澳合作產業園項目的項目,均為澳門經濟實現適度多元化而設計。橫琴新區黨委副書記葉真說。

這些項目中還有10個與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有關,其中包括成立澳門永安制藥橫琴公司、橫琴中藥產業綜合服務有限公司、橫琴中醫藥研究所、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粵澳橫琴創新中藥研究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等。

此前,橫琴不但與澳門聯合組建了負責開發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專責公司,而且還成立了為該園服務的商業孵化中心。截至目前,已有24家企業進駐該中心。這個機構不但為進駐企業提供了為期一年免費註冊地址及辦公地點,還派專人進行業務對接,跟進其投資計劃。

“該園區已設立中醫藥轉化醫學中心、院士(國醫大師)工作站和道地藥材認證、交易平臺。其長遠目標是要以健康精品開發為導向,集中醫醫療、養生保健、科技轉化、會展物流於一體,建設功能相對完善的國際中醫藥科技產業基地。牛敬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