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迎回三批161位援鄂医疗队队员

中国新闻网

text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161位援鄂医疗队队员回到医院。 殷立勤 摄

中新网上海4月20日电 (记者 殷立勤)“市一,我们回来啦!”4月20日下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三批先后驰援武汉的161位援鄂医疗队员悉数解除隔离观察,正式完成援鄂任务。当日,他们回到市一医院,整齐列队,高喊“我们回家了”。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161位援鄂医疗队队员回到医院。 殷立勤 摄

在上海市交警总队铁骑开道、警车护航之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支援雷神山整建制医疗队156位医护人员回到了熟悉的医院。虹口交警在沿途路口设立执勤岗位,当援鄂医疗队大巴驶入虹口经过各个路口时,都能看到民警转向车队,庄严敬礼,以最高礼仪迎接英雄们凯旋。周边市民也微笑挥手向逆行勇士致敬。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与孩子拥抱。 殷立勤 摄

自除夕夜首批上海援鄂医疗队星夜奔赴武汉以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派出3批次医疗队奔赴武汉前线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金银潭医院、武汉三院和雷神山医院都留下了市一医院医疗队专家、队员的足迹。他们之中年龄最大的达66岁,年龄最小的仅24岁。有作为领队携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完成包括全国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病理解剖研究在内的多个前线新冠危重症救治“突破性成果”的郑军华教授;有带领市一整建制医疗队在雷神山前线留下一系列医学创新发明的刘军教授;有上海所有援鄂医疗队队员中最年长的周新教授;有曾获“中国最美女医师”、成功救治武汉103岁患者的市一急诊危重病科“女帅”王瑞兰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与同事拥抱。 殷立勤 摄

在今天举行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迎回三批161位援鄂医疗队队员活动上,市一医院副院长郑军华、副院长刘军代表市一援鄂医疗队分别发言。上海交通大学授予三支医疗队161位队员“交大校长奖特别奖”,市一援鄂医疗队则将签有161位队员名字的队旗分别赠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护人员迎接援鄂医疗队队员的归来。 殷立勤 摄

会上,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郑兴东对所有161位如期归来的市一援鄂医疗队队员由衷感言:“三批医疗队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始终铭记组织的信任、人民的重托、领导的教诲和自己的诺言,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钢铁防线,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壮美诗篇。医疗队员在武汉发挥了四个精神:一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明知凶险却义无反顾,把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放在第一位的战斗精神;二是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竭尽全力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用大爱和绝技挽救了一个又一个患者的医者精神;三是严谨求实、开拓创新,开展科学救治、开展临床研究、总结救治经验、发明防护器具的科学精神;四是团结合作、共克时艰、相互支持、相互关心,共同前行的集体主义精神。正是有了这四种精神,才能完成这次‘战疫’支援任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市一医院将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力争实现疫情防控的‘五零四亮’总体目标。”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的家属等待家人的归来。 殷立勤 摄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冯运对全体队员表达致敬与感谢并寄语队员“在抗击这场战“疫”中,你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形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这场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在每一个日日夜夜里,是你们冲在一线、连续奋战,体现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是你们勇于担当,砥砺前行,彰显了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的责任担当。你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用坚守传递希望,用生命守护生命,以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过硬的作风,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疫‘堤坝’,出色完成了党和国家交付的任务,为夺取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上海保卫战的压倒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左)为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领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右)颁发“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 殷立勤 摄

上周起,由市一医院派出的前两批共5位医疗队专家郑军华副院长、周新主任、王瑞兰主任、张明明护士、沈燕护士已陆续回归工作岗位,投入到医疗、科研、管理工作中。今日正式解除隔离的第三批156位医疗队员也将陆续复工。带去“上海模式”,带回“武汉精神”,这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三批医疗队的共同特点。(完)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161位援鄂医疗队队员回到医院,并合影留念。 殷立勤 摄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与同事、家人合影留念。 殷立勤 摄

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领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左)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领队、上海市一医院副院长刘军(右)回到医院。 殷立勤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