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里的送冰人:贴近巨大的冰块却汗流浃背

钱江晚报

text

杭州杨家农贸市场是目前市区规模最大的农贸市场之一

一天用冰2万斤。有人要用冰,就有人送冰——

贴近巨大的冰块

送冰人却汗流浃背

本报记者 杨茜 见习记者 周琪

上午10点,杭州下城区杨家农贸市场里依然人来人往。

这里面积近20000平方米,近500个经营户,是目前杭州市区规模最大的农贸市场之一。

市场外东北角一间小小的房里,68岁的老黄坐在门口一张破旧的椅子上,眯着眼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头顶,风扇呼呼地吹着,手边是一个迷你收音机,里面正唱着戏。

“老黄,我还要3块冰。”

一通电话接完,老黄抽出一个小本本,在上面记了一笔。

打开背后的冰块仓库,老黄用钳子一拖一提,一块100斤重的冰块被放上了小板车。老黄找来伙计送,他继续守门。

“今年雨水多,热得晚。到现在为止,用冰量没有去年多。但现在这天气是真热,稍微动一动,就出汗。”他擦了把脸,不觉得自己有多辛苦,“我们也就辛苦这几个月,看天吃饭。”

【守着冰火两重天】

老黄是给儿子打工的。他们来自江苏泗阳。

老黄的外甥在德清有一家制冰厂,规模很大。小黄也跟着入了股。冰块集中供应给工厂、市场、写字楼。

杨家农贸市场面积大,对冰块的需求也大,小黄就在这里租下一个小仓库,每天送冰块过来,老黄负责售卖冰块。

杨家农贸市场原来在石桥路附近,老黄在市场里六七年。去年,市场搬迁,老黄也跟了过来,“都是这么长时间的老顾客了。只要过来说一句,或者打个电话,我们就把冰块送过去了。”

这么多年来,他和市场同作息。

凌晨2点多,他就要到这里了,晚上8点多下班,“他们要冰要得急。有时候,我从家里赶过来,就太晚了,索性作息一个时间。”老黄说,也就夏天这样,秋冬季节,他会空一些。

老黄打开仓库,一阵寒气扑来,里外真是冰火两重天。

十来个平方米的仓库里,存放了100多条冰块,上面盖着棉被,“在里面,不能待得太久,身体受不了。”

接近0℃的室温,进去前几分钟还能忍受,很快越来越冷。

老黄更喜欢在外面坐着,就像一个守门人,“别看一冷一热的,我夏天从来不生病。现在条件好了,市场里都有中央空调,凉快了很多。放在以前,天热起来,风扇吹也不行,都要靠冰块续命的。”

【一天用冰200多条】

杨家农贸市场里,单单卖水产的经营户就有40户。对他们来说,夏天,是最难熬的。

海英海鲜经营了很多年,卖小龙虾、螃蟹、鲍鱼等等,“现在,比以前环境好了很多。以前,我们会买冰块来给整个铺子降温,现在的冰块,都是切成一小块,放进池子里,伺候这些小东西。”老板娘海英说,高温下,海鲜死得快,一定要用冰块来降温。

隔壁卖海鲜的张老板摊位上,不同海鲜的水池里都有一个测温计,“每个品种生存环境都不一样,我们都要尽量控制水温。”

他好好作了一番科普:存放沼虾的最佳水温是19-20℃;基围虾则是13-15℃,鲍鱼也是13-15℃。所以不同品种的海鲜,用冰量也不同。

“幸好有老黄家的冰块,省去了再找人来送冰块。我们的需求量嘛又没有那么大,但又是必需和急需的,老黄他们在市场里解决了我们一大难题。”张老板说。

除了水产需要冰块,其他经营户也有需求——比如卖蔬菜的。天气一热,菜烂得快,冰块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鲜作用。

老黄有碎冰机,不仅卖冰块,也卖碎冰。有时候,经营户要一点碎冰,他就免费送。他说,最近正是三伏天,每天市场至少要用冰200多条。整个6月,市场就用了近10000条冰块。

“算起来也有100多万斤冰了。也就挣这段时间的钱,辛苦点正常的。”正说着,一辆箱式货车开过来,公司补货过来的冰块到了。

两个工人在车厢里整理货,铁质的传送板上,一条条冰从车厢里滑下来,再拖到仓库里。

这批货,足足卸了半小时。老黄一直在中间扶着冰块,满头大汗。

【靠近冰块,他汗流浃背】

小小的冰库里,老黄负责记账和看守,另有两个人负责送货。今年31岁的小雷是“送冰人”里年龄最小的。推着小板车在市场里推销冰块是他的主要工作。装满7条大冰块的推车将近一吨重。健壮的小雷推起来也很吃力,总是走一段路就要停一会儿。

买菜的高峰期已经过去,市场里还是有不少人。凌晨四点多起床的小雷已经工作了五个多小时,“我们要根据市场的时间来,商户开摊有要冰的,就得马上送来了。”

路过每个水产店门口,小雷都会朝里张望,他在观察水产店还有没有冰。如果发现没有冰块了,就会主动询问,“要不要冰啊?”如果商户有需求,小雷会马上熟练地开始分割冰块,将一百多斤的大冰块变成两半,方便商户使用。

市场一侧水产铺刚走完一半,小雷的推车就空了。他步伐明显轻快了起来。他一个个问着水产店,“要不要冰?要几条?”简短的问答之间,他在心里默默记住了每个商户的需求。等转完一圈,他再回去装冰块,重复刚刚的送冰工作,“等他们中午闲下来的时候再来找他们收钱。”——显然,冰工厂已经和市场里的商户们形成了一种默契。

酷热的天,即使在开着中央空调的市场里,即使他是最接近0度冰块的人,小雷依然热得全身湿透。

中午一点多,他才吃上饭。

小雷在市场里跟着老黄干,刚满2个月。之前,他在余杭一家制冰厂工作,一个月收入五六千块钱。

小雷是河南人,2015年来杭州打工,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一家人租住在余杭,妻子在一家酒店里做服务员,每个月三四千块。为了家人,小雷也出去拼过,可离家太远。为了离家近点,小雷今年又到杭州了。

在老黄这里,他的工作时间变成了每天的早上5点到晚上8点半,一个月收入七千元,“孩子下半年就要上幼儿园了。得想办法多赚点。”

七八两个月的周末,是他最忙最辛苦的时候。天热和增加的客流量使得市场商户的用冰量骤增。每天,小雷都要在市场里走上几十回,微信步数都在三万步以上。但过完这个夏天,小雷的未来还不知道在哪里,“可能做到十月份,老黄这里暂时就不需要帮手了,我可能另外找工作吧。”